“一个沉睡的东方巨龙醒了。”当年那一刻,《泰晤士报》的一名记者飞速地写下这句话。这家老牌的权威媒体当日所用的字句,应该是全世界彼时心情的写照:“在决定世界事务时,不得不要考虑战略导弹部队的存在。”
这的确是一个“不得不要考虑的存在”。又一个12年轮回之后,这支战略导弹部队再次刷新了世界对于它的认识:1996年3月,在东南沿海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诸军兵种联合演习中,4枚地对地导弹准时起飞,准确落在预定海域。
机动就位导弹起竖
紧接着3年之后的世纪大阅兵仪式上,还是在北京长安街,战略导弹再一次向世界精彩“亮剑”。那一次,人们发现,和15年前的那次阅兵相比,中国的战略导弹“个头变小了”。外国军事评论家称:这由大到小的变化,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现代化建设和质量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
这样的“历史性进展”被第二炮兵的将军们称之为“进军现代化的历史性跨越”。无数默默无闻的官兵为这一目标,行走在这40年的壮丽征途上。他们每一个前进的步伐,都有着这支部队所先天独有的特殊使命和战略意义。正因为有这个前提,他们的征途无时不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目光关注之中。
1978年5月,邓小平同志亲自召见第二炮兵主要领导,强调二炮是非常重要的战略部队,政治上要搞得非常可靠。江泽民同志主持军委工作以后,多次亲临第二炮兵机关和部队视察,反复叮嘱:二炮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确保部队在政治上“特别坚定,特别过硬,特别可靠。”2006年6月28日,在第二炮兵组建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第二炮兵机关考察,强调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特色军事变革,加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加强二炮全面建设,努力做到在思想政治上非常过硬,在军事技术上非常过硬,在作风纪律上非常过硬,在遂行任务上非常过硬,不断开创二炮科学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