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讯(记者周超)今天上午,《法制晚报》记者从市质监局获悉,《中小学校晨午检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地方标准开始征集意见。规范规定,对未出勤学生、经观察后发现的或主动反映身体不适的可疑患病学生,应进一步逐个询问。对于反映发热或疑似发热的学生,宜使用温度计测量体温。
据市质监局介绍,规范由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组织起草并负责实施,其中规定了中小学校每日针对学生实施的晨午检的一般要求、内容要求、患病学生处理等,适用于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对学生和在职教职员实施的晨午检。托幼机构实施的晨午检可参照执行。
新规:
每日晨午检 重点跟踪患病学生
晨午检即是指学校于每日上午和下午课前对全体学生(不论是否缺课)开展疾病简易排查记录和报告的一项工作,目的在于尽早发现可能的传染疫情。实时掌握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尽早发现并报告发生在学生群体中的传染病疫情及其他因素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实施时间,根据学生课程安排,每日早自习或第一节课为晨检时间,下午第一节课前为午检时间。
内容为掌握当日应出勤未出勤的学生名单,尤其是因病缺勤的学生名单,因病缺勤是指由于疾病原因(不包括伤寒)导致学生缺课1课时以上(含)的情形。了解患病学生有无发热、腹泻、麻疹、呕吐、咳嗽等症状,并跟踪其病情进展和就诊情况。
对于此前因患传染病而缺课的学生,在返校,回班复课之日,应收取并查验其复课证明,根据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给出的隔离或检疫建议,确认其达到复课条件后方可回班复课。
晨午检结果 汇总后按时上报
晨午检如发现学生患病,不论是否缺课,不论患何种疾病,实施者都应使用北京市中小学晨午检记录表,以班级为单位,逐人逐条如实的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病学生的姓名、性别、以及病情和病因等基本信息等。学校应在每日放学前完成对前一日晨午检记录的审核,对不清楚、有疑问或有误的信息进行核实纠正。
学校应利用晨午检的结果,每日、每周、每月汇总全校患病师生的信息,掌握不同时期师生健康状况。各班级晨检时填写好的记录表,应最迟于每日上午第三节课前报告至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处。
学校应在规定时限内将每日、每周、每月的晨午检记录汇总表向所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晨午检实施者应接受过相关培训,掌握午检的实施方法和流程,一定的传染病防控知识等。
追访:
每天有晨检 午检则重点抽检
记者上午从北京第24中学了解,目前学校也按照规定进行每天的晨检,午检则是根据晨检情况,对有缺勤学生的班级进行重点抽检。据校方介绍,每天的晨检由学校医务室的校医逐班进行检查,一旦有学生缺勤特别是因病缺勤的情况,都会就病情进行了解。
“学生复课后,仍会进行病情追踪。
在有特殊重大疫情期间,学校按照教委规定,每个进校学生都要逐一进行体温检查。”据该校负责人介绍,这种情况出现在2003年“非典”期间。此外,该负责人表示,一般的流感期间,学校对学生的晨午检也会“加密”。文/记者赵颖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