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个人名利和只看见自己眼前一亩三分地并不是只在军校才存在的现象。但正如一个原先的学员所说,在致力于培育“服务在前,小我在后”精神的军校中,看到这些现象如此公开地大行其道,还是很让人惊讶。他还说,有不在少数的同学,他们努力的动机都是为了想有一个“稳定高薪”的职位。这样的个人目标肯定无可厚非,但由于在理论上军校是一个献身于无私、甚至不惜自我牺牲为他人服务的地方,这样的个人目标很不应该提倡。
2.军校课程是为了学员能做好准备,应对他们第一份工作中会遇到的技术要求,这使军校课程完全侧重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这些学科。虽然军校有“学员荣誉守则”,但人文学科和伦理方面的教学在学员的知性和道德成长上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美军在伊拉克
3. 学员们很快就知道了要在毕业后得到大家都垂涎的好机会——包括少之又少的飞行员职位、特种兵学校,以及类似的地方——最有把握的途径是在体制中表现优秀。从教育角度来说,学员的驱动力是得到提升,这不需要独立特出,只要你遵守随大流的标准——已经被院校和部门规定好了。一个奖励积极随大流的体制很容易导致平庸和精于算计。一个原先的学员对我说的,“在军校中,有些什么潜藏得更深,也更不对劲:那些在院校领导眼中前程远大的学员得到大家垂涎的好职位,但他们愤世嫉俗的同伴往往痛恨他们。愤世嫉俗好像成了军校生涯的主旋律。”
一个我先前的同事说:“军校不出产伟大人物,它们也不总是使好人变得更好。我倒是看到军校让几个真正优秀的人失去了对它先前的兴趣。”
美军在阿富汗
4. 因为军校被看作是受人尊崇的机构,也是正直的象征,它们的声誉总是受到考验,所以,院校在维护名誉方面很少冒险。行为不当的事经常被压下去,秘而不宣,理由是“为了学校好”。因为没有被公开和诚实地得到处理,涉及到舞弊、性侵和宗教歧视的事经常变得更严重。对这种情况,学员们知道得很清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从军校出来变得愤世嫉俗,对学院照理应该灌输的高尚理想嗤之以鼻。
5. 作为学校,军校非常像孤岛,装作好像对军校知根知底的那些东西由谁来决定呢?经常是由那些目标偏于狭隘,有时甚至鼠目寸光到了怪异程度的人来决定。比如,我知道一个空军学院校长(一位三星中将),他的首要目标是有一个能赢球赛的足球队。在这一点上,他确实反映了美国社会:一般大学校长也有同样的期望。但军校按理说应该培养领袖,而不是赢球赛奖杯,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微乎其微——不管多少次威灵顿公爵被错误地引用说滑铁卢战役是在伊顿公学的球场上赢的。
6. 最后一点,所有军校都注重一件事——让学员忙个不停。这种情况发展到了如此地步——学员经常睡眠不足,走进教室都摇摇晃晃,尤其在第一年。从理论上说,这样设计是为了考验他们是否对从军义无反顾,以及他们应付压力的能力。在课堂上魂不守舍或者睡意朦胧,他们是否学到了任何有意义的东西——这没被提出来讨论。这么做能否培养出富于创造力、心智坚强的领袖?这也没被院校加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