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他们又开展天宫一号、长征五号、长征七号、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器等风洞试验研究任务,获取了大量关键数据。
2016年6月25日,目睹长征七号发射成功画面,该中心党委书记张源明感慨万千:这是中国航天的“新长征”,也是中国空气动力研究的“新长征”!
洞里乾坤:孵化“中国制造”
今年6月3日,北京展览馆的一幕场景,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科研人员激动不已。

中国航天事业
那天,习主席在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听取了关于我国高铁科技创新成就的汇报。
高铁,如今已成一张世界瞩目的“中国制造”名片。它的故事,因为有了该中心科研人员的参与,一开篇便精彩连连。早在20多年前,该中心就已经开始先后对我国“蓝剑”“中华之星”、250公里动车组和CRH6城际动车组等10余项高速列车开展空气动力学试验,为列车选型提供了关键依据。

高铁模型风洞测试
为了让高速列车跑得更快,该中心科研人员先后对高速列车外形进行了大量的数值模拟计算,让“长客400型”高速列车气动减阻1%——仅此一项,便让全国高铁每年节约3亿度电!
为了让高速列车更安静,他们经过几百次的风洞试验研究,找到了噪音产生的具体位置和机理,为进一步优化列车的外形设计、有效降低噪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了让高速列车更安全,他们研究提供了大量消除列车侧翻、脱轨等重大安全威胁的科学数据,让“中国造”高铁平稳高速地驶向青藏高原,为中国高铁赢来世界口碑和国际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