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弧风洞首次试验那天,望着喷薄而出的耀眼弧光,副研究员周玮的脸上难掩喜悦和自豪:“看,多美的弧光啊!有了它,意味着飞船能够安全返回、意味着航天飞机能够翱翔太空……”
那一刻,周玮和他的战友们知道,世界风洞史上,从此又多了一个醒目的“中国坐标”。突破世界先进水平,源自瞄准世界一流的眼光。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成立那天起,一代代科研人员虽然身处巴蜀腹地的偏僻之地,但目光焦点始终锁定在世界技术前沿。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在该中心被誉为“学术殿堂”的励志厅,一排排外文原版专业书籍静静陈列在书架上。随手抽出一本,扉页上一行字迹清晰可见:“安继光购于1956年”。安继光教授是该中心第一代科研专家。
在该中心一处试验风洞的进门大厅,一块提示板上标注着该试验团队从7月份到10月份要参加的全国、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议。

多功能结冰风洞
一本本带着时光痕迹的外文书,一个个学术交流会议,从侧面见证着这个群体洞察世界的目光。正是在这一目光引领下,他们在世界风洞领域镌刻出一个又一个“中国坐标”:
年逾七旬的风洞设计专家刘政崇带领团队从零起步,历经1000多个日日夜夜,攻克了制冷系统、喷雾系统和高度模拟系统等多个关键技术难题,成功建成我国首座多功能结冰风洞。
大型低速风洞、大型低温风洞、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堪称世界风洞建设工程的巅峰之作,是我国迈向航空航天强国的标志性设备。该中心科研创新群体历经漫长而艰难的9年时间,突破主要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