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洞设计专家廖达雄带领科研人员一举突破开口风洞低频脉动压力等难题,建成背景噪声等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航空声学风洞。
立式风洞、燃烧风洞、等离子体风洞、跨声速风洞、超声速风洞……凝望着一座座完全自主设计建设的风洞,该中心负责人充满激情地说:“在相关领域,过去我们是‘跟跑者’,现在是‘并行者’,未来要做‘领跑者’!”
洞天翱翔:锤炼“中国翅膀”

风洞测试
三九严寒,西北戈壁,朔风挡不住人们高高扬起的脑袋。蓝天之上,轰鸣声中,某飞机模型接连做出失速、尾旋等惊险动作,引来阵阵惊呼。
惊呼声中,喜讯接二连三从戈壁传来:我国首次带动力失速/尾旋模型飞行试验成功完成!我国首次以空气动力学基础问题研究为目的的航天模型飞行试验成功!
声声喜讯,揭开新的一页: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正式构建了一整套风洞模型自由飞行试验体系,形成了完整的航空航天模型飞行试验能力。

中国超级风洞
这一页,意味着着名科学家钱学森当年对我国空气动力试验研究体系做出的综合运用“风洞试验、数值计算、模型飞行试验”战略规划正式落地!这一页,是几代气动人孜孜以求的夙愿;这一页,或许只有业内人士才清楚究竟有多重。
伴随着我国飞行器研制从跟踪仿制向自主创新转变,迫切需要大量的真实飞行环境验证试验。相比试飞员试飞,缩比模型飞行试验可以更安全地测试飞行极限并降低试验成本。但同时,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专业面广,涉及20多个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