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日本卫星真的自认为能躲过这些监控体系,失踪待机,除非能够学习“分身术”:把一颗数吨重,体积上百立方米的大卫星分解成上千个小模块,关键时刻再拼接起来重复使用。目前这个课题确实是世界各国所追求的未来卫星开发目标之一,不过尚没有人能够完成。所以大家普遍都是采用的体积在十几公分大小的纳米卫星矩阵来实现类似功能。

既然不可能,我们就需要探究日本的卫星究竟怎么了,说没就没呢?最早发现日本“瞳”卫星踪影的美国的空天观测网,他们监测到日本卫星变成了5到10个碎片在轨道上漂浮。这不得不说美国在此领域的监测水平确实有很高的造诣,率先在高轨上发现了这些碎片。也让日本开始反思是不是真的因为自己学艺不精导致价值数亿美元的卫星最终出问题呢?其实这也不是日本第一次在航天领域出现过类似问题了。日本的光学卫星、雷达卫星此前都出现过在轨运行中莫名失联或者干脆镜头无法对焦,导致最终整个卫星彻底报废。
这回日本在5月27日终于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公布了最终答案,而这个答案让人听了无话可说甚至是感觉不可思议。天文卫星“瞳”是因为地面人为故障导致的解体。故障原因非常简单,3月底,“瞳”卫星的姿势控制系统发生故障,为了能够修正这一问题,地面的工作人员“提前”注入了引擎调姿指令,不过输错正负号,导致卫星开始高速旋转,最终在太空中解体。虽然日本说这是人为失误,可一个“提前”仍然暴露了日本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