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到达反应临界条件时,竟然发生了反应堆屏蔽层的中子泄露,这让日本当时颜面上非常不过去,首次试验就这样戛然而止了。
随后改来改去,修修补补到了1991年才当把反应堆功率凑合到20%,在海上跑了82000千米,在1992年就被迫退役。算来这20年折腾来折腾去,日本花了12亿美元,最终竟然就是在海上跑了1年便草草收尾这种结果。

在到达反应临界条件时,竟然发生了反应堆屏蔽层的中子泄露
要说日本为何对这么个破船锲而不舍,这其中就牵扯了日本海上核战略问题。虽然日本被迫无法拥有核动力的潜艇或者水面战斗舰艇,但是拥有核动力的商船或者破冰船算个空子。在战后充满雄心和野心的前日本造船精英们就计划先造出来几条核动力商船,再伺机小型化放到潜艇上。
但日本的核研究和维护水平始终处在一种投机取巧的阶段,都混杂在商业项目中来进行,虽然可以掩人耳目但效果不佳,所有的组件都是按照商业指标建造,你要应用到准军事项目上难度极大。

中国未来航空母舰方案图
这才是日本秘密建造核动力船舶但最终前功尽弃的主要原因:商业化建造的核组件要顾及生产成本和设计上、材料上冗余度等诸多问题;军用项目则就一个目的,一切为了能够打赢。当然日本这样投机取巧必然不会带来好果子,最终日本核动力船舶美梦随着“陆奥”号的退役最终废止。
这条8000多吨的船,最高航速也就16.5节,总共就进行了1年的航行实验。日本花费巨资长达20年的维护,最终只收获了这样的结局,日本当然不服。不过更不服的还有日本民众,“陆奥”号由于长期处于核泄漏状态,停到哪的港口都不受待见,20年处在到处打游击的状态,自然也无法完成全部的维护保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