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专题-娱乐-社会-图片-问吧

主页>娱乐生活>媒体评论>

华西都市报:港姐沦落只剩品牌

来源: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时间:2011-08-14 18:23:34

  □文隽(微博)(专栏作家香港资深电影人)

  星期天晚上刚好在家,无意中看了“香港小姐”竞选的决赛,和很多香港人一样,其实,我们对这个曾经引以为傲的选美节目,已不太关心,无甚兴趣。很多届了,如果你问我那些冠军佳丽都叫什么名字,我真的回答不出来。

  从1973年第一届港姐孙泳恩诞生以来,十多二十年,能够当选香港小姐都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我记得,那时候选港姐,还分初赛和决赛,初赛入围三十人,淘汰一半后再进入决赛。直播当晚,大家都聚焦荧光幕前,见证冠军诞生。除了第一名之外,其他落选的佳丽,只要有特色,同样受到关注,星途一片光明。

  要知道,一批日后成为大明星的美女们,像张曼玉、钟楚红、赵雅芝(微博),选港姐时都并非后冠拥有者,但她们通过选港姐作为踏脚石入行,往后在影视圈的发展,却都比当年的冠军更大放光芒。

  但自从TVB企业化用流水作业的方式经营之后,“香港小姐”选举逐渐沦为一个只剩品牌,却不再具备价值的节目。这可能与电视台本身不再高度重视有关。以前,港姐决赛夜会派上最红火的歌星艺员表演,司仪人选都是最有台型和品位的。大家都以能参与为荣。可今天,司仪是曾志伟、陈百祥、森美,不是说他们不好,而是几乎任何节目都能看到他们的踪影,而明显地,无论台词对白与佳丽的问答,都十分“行货”。

  “香港小姐”选举,绝对比不上每年年尾的台庆,那才是TVB最重点出彩的综艺节目。由于亚洲电视那个“亚洲小姐”分割了资源,也可能因为近年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美女稀缺,有几届,选出来的冠军竟被批评为“猪扒”,这是对港姐品牌最大的伤害。循着这个思路,也像细菌感染一样,大家对“港姐”愈来愈投以不信任票。

  媒体在女孩们报名时就已经用抹黑、超绰号、改花名的手段来揶揄,加上竞选过程中,官方以至报刊都乐意用绯闻、是非来炒作,吸引大家眼球,香港小姐竞选,日益沦为闹剧。既然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又何来别人的尊重。

  今年港姐决赛夜加了一个煽情环节,最后时刻请众选手的母亲上台大演流泪戏,使我立刻联想到内地电视台的一些相亲节目,也劳驾丈母娘或家人亮相。这种煽情手法,同时也让我想起“超女”和“快男”那种选秀节目,看时只能不断摇头叹息。

作者:文隽  责任编辑:蔡莹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暂无关联文章,您可通过站内搜索查询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