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频现,土地出让金飞涨,地方政府凭借着卖地的收入,赚的盆满钵满。但实体经济呢?所以是时候做出改变了,重庆模式就是一个好例子。"
昨天,公布了1-9月份的土地出让金情况,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1-9月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19262亿元,同比增加40%。其中,住宅用地出让金总额15021亿元,同比增加56%,占到了前者的77%。有人算了下,27年来中国卖地已经将近30万亿。
(你能说出,这些城市所对应的著名企业吗?)
今年地王频现,土地出让金飞涨,地方政府凭借着卖地的收入,赚的盆满钵满,之前有人调侃,现在地方支持出一个500强企业,每年也收不了多少税,出10个500强,也不如卖一块地的收入更实在。这话听着不舒服但确实如此,之前有人写文章说当你炒房之后,就再也不想干实业了。因为炒房几乎是躺着赚钱,钱赚的这么舒服赚的这么痛快,谁还愿意苦逼苦的去起早贪黑呢?所谓创业创新,是需要九死一生,需要九败一胜,需要不断的坚持和努力,甚至付出生命和全部家庭财产的代价,但是即使你创业成功了,到头来发现,还不如炒房赚的多?这时候他的精神会垮掉。而资本更是如此,当稳定的轻松的可以在炒房的不归路上反复被强化的时候,谁还愿意去做风险投资。风险投资的收益率还不如炒房收益高的时候,谁还愿意去冒风险?舞台的表演艺术可以贱,但现实中的贱人却太少了,而且越来越少。
(从这张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其实卖地已经是越来越难卖。就跟吸毒一样,已经越来越不能得到满足)
跟炒房一样,当一个地方不断卖地躺着赚钱的时候,谁还有心思去发展产业经济,当发展产业经济做到极致的时候,却发现完全淹没在了全国上下的卖地声中,你的政绩根本显露不出来。这就让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成为了一句空话。2008年,中国制造已经过了黄金期,这之后如果我们跟随美国的调整,挤压低端产业,逼迫产业升级。可能阵痛会在2013年结束,但是我们并没有这么做,我们选择了美国的逆周期,当他们受苦受难的时候,我们超发货币,依然过着卖地上项目,上项目卖地的奢华日子。结果发现美国励精图治缓上来了,我们的产业经济却出现了巨大的问题,民间投资快速下降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但这些都没问题,中国经济有巨大的体量,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有几亿想要当中产阶级,做着发财梦的劳动者,还有着非常先进的基础设施,我们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只要我们尊重市场规律,我相信中国能够很快的从这种误区中走出来,走上正轨,重新回到溜光大道上。但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打破卖地和炒房这个美梦,把千万劳动者从躺着赚钱的炕上给拉下来,踏踏实实的做点实事。2013年当许家印通过金元足球,拿到亚洲冠军的时候,多少中国人都觉得中国足球复苏了,崛起了。但想想看,那不过是一场短期吸毒之后的幻觉,准确的说是孔卡、,穆里奇、埃尔克森,以及打下手的中国球员拿了亚洲冠军而已。所以除非你能把外援带到国家队,否则这不过就是梦一场。而住房和卖地也一样,除非你能把它变成快消品,把房子变成每月都要买的东西,否则这个梦也终究要破灭。
(当房价对于货币政策变得比股市更敏感的时候,你就知道,房子早已成为了一种投资品。而且已经是杠杆过重的投资品。)
综合来看,卖地和炒房有三大罪状,首先,挤压资本,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实业越来越缺血。而今年的信贷几乎全部变成了居民买房的贷款。其次,吹大泡沫,树不能上天,所以怎么上去,就得怎么下来,上去的越多,跌下来就越狠,如果08年调整,顶多就是一个踉跄,如果13年调整,就是个马趴,现在调整,恐怕就要摔出半条命,如果再往上爬,爬到华山顶再往下跳……第三,诛心,这也是最大的影响,至此没有人再想干实业,没有人再想投产业,也没有人在乎产业的发展。
所以是时候做出改变了,我相信重庆经验可以向全国推广,相信保护耕地和开发土地之间不矛盾,更相信土地的市场化配置才会更有效率。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想。我记得还在09年的时候,厉以宁教授就批评过土地的招拍挂制度,他说不应该是价高者得,而是应该企业竞标,指导地价之下,楼面价最低者得,谁能把房价做的更低,谁来搞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