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治理电信诈骗需人性化安排

来源:上海金融网 时间:2016-09-27 16:19:15

  日前,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根据《通告》,电信诈骗犯10月底前不自首将从严惩处;电信企业确保今年年底前电话实名率达100%;对违规经营的网络电话业务一律依法取缔;12月起用ATM机向他人转账,24小时后才能到账。

  徐玉玉事件后,电信诈骗事件依然持续上演,比如广州警方9月24日发布紧急提醒,电信诈骗手法又有翻新,这次骗子冒充通信管理部门行骗,且已有多起案件发生。显然,在电信诈骗屡打不绝的情况下,上述四招显然很及时很必要。

  《通告》规定,电信诈骗犯10月底主动投案,可依法从轻处罚,否则将从严惩处,这不仅有利于降低追逃追赃的成本,也有利于减少这类犯罪数量,以最大化保障公民财产。而清理400等违规电话业务,则是为了压缩此类犯罪的空间,因为这类犯罪多是通过一些网络电话来实施。

  尤其是电话实名制和ATM机24小时后到账的规定,这两项治理措施不仅关系打击电信诈骗的成效,也直接关系公民相关权利。笔者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支持这两项措施,但在打击电信诈骗的同时,能否兼顾部分公民正当权利,可能在坊间会存在不同意见。

  先说电话实名制。为有效落实手机实名制,多地都明确了不实名就停机的最后期限,但有的省份规定的最后期限是明年6月30日。无疑,各地步调不一会给电信诈骗留下空间。而《通告》要求今年年底前电话实名率达100%,就能避免有的地方拖延。

  100%落实电话实名制,无疑可压缩电信诈骗空间,有效遏制诈骗电话、诈骗短信和垃圾短信。据说,这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理犯罪、约束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效手段之一。希望每个人自觉实名登记,共筑电信安全防线。但落实“不实名就停机”的同时,还应该兼顾部分特殊群体的权利。

  据悉,各地绝大多数手机用户已完成实名登记,目前还未实名登记的用户多为特殊群体,如偏远农村地区用户、行动不便的老人及残疾人、在国外工作生活的用户等。这些特殊用户并不是不遵守规定,而是有特殊原因,如果过了最后期限仍未实名登记就永久停机,似乎不够人性化。

  对此,笔者建议,到最后期限仍未实名登记的用户,不妨规定一个暂时停机留号期限,比如半年或一年时间,过了这个期限再未实名登记就永久停机,这样能照顾特殊用户,尽最大努力保障其权利。但从三大电信运营商规定来看,似乎缺少这种人性化安排。

  再说ATM机转账24小时后到账。电信诈骗犯大多要求受害者通过ATM机转账,“24小时后到账”为阻止这类犯罪提供了充足时间。据说,现在遇到电信诈骗报警5分钟内就可“止付”,当受害者发现自己被骗,可以利用“24小时后到账”报警、“止付”。

  但对于部分亟需在ATM机转账、用钱的用户,“24小时后到账”必然会带来不利影响,如何保障他们的权利也值得思考。无论是金融改革还是信息化时代,都强调效率与服务,而“24小时后到账”背离效率与服务。因此,希望这是一种过渡性措施,最终需要强化商业银行多种责任,为打击电信诈骗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警惕高利贷搅了中国梦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