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个人房贷乱象需正本清源

来源:上海金融网 时间:2016-04-26 10:14:54

  近日,上海银监局对辖内部分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进行了稽核调查。针对稽查中发现的问题,上海银监局决定自2016年4月25日起,暂停辖内各商业银行与链家等6家房地产中介的业务合作1个月,并对违规的7家商业银行机构暂停个人住房贷款业务2个月。

  今年以来,随着楼市回暖,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业务,尤其是个人按揭贷款业务日益火爆。根据央行近日发布《2016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截至3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22.51万亿元,同比增长22.2%;一季度增加1.5万亿元,同比多增5045亿元,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2.5%。其中,个人购房贷款余额14.18万亿元,同比增长23.2%,增速比上年末高5.7个百分点,比各项贷款增速高8.9个百分点。就上海而言,根据央行上海总部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市本外币个人住房贷款增加917.3亿元,同比多增657.5亿元。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蛋糕,部分房地产中介和商业银行在利益驱使下打起了"擦边球",甚至通过违规操作获取不正当收益。根据上海银监局发布的信息,部分商业银行存在违反受托支付要求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情况;部分房地产中介公司存在通过首付贷及垫付资金等方式,为房屋交易双方垫资的情况。毫无疑问,这些违规行为一方面将加大商业银行房贷业务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上海等一线城市近期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推手,对楼市平稳运行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例如,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后,将房贷资金划入非房屋交易双方的第三方,该第三方又将资金划至房地产中介公司,在此过程中,相关资金可以说处于无监管状态,有可能导致贷款被挪用,甚至恶意套取银行贷款资金等情况的发生,不仅将损害房屋交易双方的利益,还可能导致银行产生不良贷款。再如"首付贷",按照我国现行的监管体系,银行只能向购房者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购房者必须自行筹资支付首付款。对银行来说,这是资金的"安全垫",也能够避免资金杠杆过高导致楼市过热或房价过快上涨。而"首付贷"或类似的垫资行为,则可能使得这一安全"阀门"形同虚设,即便短期内坏账率未现明显上升,但高杠杆的边际影响和潜在违约风险不容小视。始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源头正是美国诸多次级贷款公司推出的所谓"零首付"的贷款方式,让本来不具备购房能力的消费者以高杠杆入市,最终导致房地产泡沫破灭。

  应该看到,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稳定,此次上海银监局严查个人房贷业务,并对相关违规机构开出禁令,无疑是正本清源的重要举措。只有大力整肃个人房贷业务乱象,方能确保信贷资金真正满足公众的合理购房需求,方能避免因金融杠杆而导致房价脱离基本面运行,方能有效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在经营重点逐渐从负债端转向资产端的背景下,无论从资产配置的角度,还是从向零售银行转型的角度出发,个人房贷业务都是不可多得的优质资产,加大相关业务占比是大势所趋。但相关业务必须在合规的前提下开展,否则所谓的"创新"很可能成为酝酿危机的"温床"。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构建大数据领域的生态圈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