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交通银行(行情601328,咨询)混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标志着银行业混改大幕正式拉开,未来银行即将迎来混改大潮。随之而来的银行混业经营亦无半点悬念,前期信托、基金、保险、金融租赁等牌照都已向银行放开,券商牌照放开只是时间问题。
从当前看,银行混改之后实现混业经营,是银行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必然,对银行业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首先,随着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银行存贷款传统经营模式已被打破,靠存贷款利差赚钱的日子将成历史,这需银行加快经营转型步伐,改变过去单一经营模式,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混业经营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也是经营水到渠成之事。其次,不少银行机构已拥有信托、基金、保险、金融租赁等牌照,打好了混业经营各项基础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混业经营管理及风险防范经验,也储备了一定管理人才,发放券商牌照,对银行业来说并不会带来技术及管理上的障碍,银行有能力做好混业经营。再次,国有银行若收购券商发展证券业务,将能充分发挥国有银行客户规模和资金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金融服务,提升综合竞争力。这既符合国有银行混改目标,也有利于推动国有大型银行向全能型银行方向发展。
显然,混改将成银行业再次崛起的发动机,而混业经营则更会成为银行业迅速壮大的“兴奋剂”和“助推器”。但我们如果被混改和混业经营好处蒙住双眼而盲目乐观,对混业经营可能带来的问题缺乏清醒认识,尤其对应需建立的各类配套机制缺乏紧迫感,那不仅不利于银行业混业经营,更会将整个银行业引向危险境地。因为,混业经营是把“双刃剑”,既能给银行带来经营规模扩张和经营利润增长的有利优势,同样也会因相互间经营风险感染,而导致银行更大经营失误和更高金融风险。因此,在银行业全面混业经营之前,应未雨绸缪,做好相应配套机制跟进,完善各种经营风险“隔离”机制,筑牢风险“防火墙”,才能确保混业经营健康发展,成为推动银行混改目标实现的强大动力。
就目前而言,应加快三方面顶层机制构建和安排,才能为混业经营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加快监管机制构建,为混业经营掌好舵。金融混业经营需健全的内、外部监管机制。一方面,金融业内部要建立业务风险隔离机制和责任机制,防止各类业务之间相互风险“交叉感染”,提高风险自我控制能力,使混业经营整体发展不断趋向健康和稳定。另一方面,金融业外部应建立好业务交叉监管制度,明确责任,消除监管盲区。二是加快人才机制构建,为混业经营输好血。实现金融混业经营应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并做到人才战略优先。三是加快法律机制构建,为混业经营护好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