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价格新规是否能治电商顽疾?

来源:深圳商网 时间:2015-06-26 10:07:59

  昨日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对《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有关条款进行解释,明确价格欺诈的认定标准,以统一各地的执法尺度。同时,该通知明确指出网络交易平台三种情形构成价格欺诈,这也是国家价格主管机关,首次就网络交易平台价格监管问题出台具体意见。

  就在国家发改委正式明确网络交易平台价格主体责任时,另外一条消息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京东涉嫌价格欺诈收50万罚单”。该“罚单”显示,在遭到多次举报后,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因“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价格违法行为”等举报事项,一并被北京市发改委处以警告和50万元的行政处罚。

  事实上,作为国内电商巨头之一的京东商城,已经不是第一次因涉嫌价格欺诈被处罚了。早在2012年11月,京东商城方面就接到过北京市发改委的处罚决定书,因为价格欺诈,被罚款50万元。此外在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上可以查询到,从2012年末至今,因虚假宣传、价格欺诈、不正当竞争等原因,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被北京市工商局处以277次处罚,总罚款金额约300万元。

  三年被处罚277次,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头顶着诸多光环,号称低价正品的京东,差不多是4天就被罚一次,如此高的处罚频次,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价格欺诈已经成为电商行业的顽症了。其实,这与我们网购的实际购物体验是一样的,我们网购的时候,常常看到超级吸引人的广告,各种各样的活动价,但事实上当真要购买的时候,就会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什么活动周,什么优惠日,都是商家吸引流量的噱头而已。

  如今发改委的解释明确规定:“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在网站首页或者其他显著位置标示的某网络商品经营者所销售的商品价格,低于该网络商品经营者在商品详情页面标示的价格的;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声称网站内所有或者部分商品开展促销活动,但网络商品经营者并未实际开展促销活动的;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提供的标价软件或者价格宣传软件等,强制要求网络商品经营者进行虚假的或者引人误解的价格标示的”为价格欺诈,到底能不能遏制网购价格欺诈的问题呢?

  对此,我们显然无法持乐观的立场,因为虚标价格,然后再所谓地降价促销,已经成为所有电商平台的通行做法,好像哪个平台促销不搞个五折,都不好意思见人了。可只要稍微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规律决定的,可能在某个特殊的时点,商家可以低于成本价促销,但多数时候还是要赚钱的,网络不是点石成金的平台,同样需要遵守价值规律,所以要做到五折、三折,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提价,然后再降价。只要大的气氛环境不变,要靠一纸规定就想改变电商们用惯了的营销手法,显然有很大的难度。

  当然,电商平台价格欺诈见怪不怪,企业有责任,消费者也有责任。如果说,一家企业这么做是企业诚信有问题,但每一家企业都这么做,则是市场环境出了问题,不管企业出什么招数,最终都是围绕市场的指挥棒来转,也就是消费者要吃这一套,企业才会乐此不疲。显然,如今电商集体沦陷是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者贪小便宜的心态分不开的。所以,要想净化市场环境,首先消费者要用理性的态度来对待低价促销这个问题,要做到尊重价值规律,不要总想天天天上掉馅饼,要学会用脚投票。

  一个健康的市场需要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监管者、企业、消费者有着同样的责任。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