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数目字管理”缺失调控怎能有的放矢

来源:证券时报 时间:2010-06-30 16:48:59

“数目字管理”缺失调控怎能有的放矢

  在黄仁宇看来,明朝的衰败乃至最终灭亡,是缺乏数目字管理的必然结果:没有详实的数目字为基础,悬于帝国命门之上的指路明灯就仿佛被拔了电源插头,帝国的统治者也就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尴尬境地。

  朱元璋的子孙到底是不是因为脑细胞里缺少算术因子而最终导致国破家亡的,本人对明史所知不甚了了,还真是不敢妄下评论。但人类社会一脚迈进市场后,数目字管理倒真的无比重要起来。在这个看似纷繁复杂的大市场里(而且有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各种要素的流动、配置,无不遵循各种数字的“指令”,而发挥其终极意义。没有这些数字的引领,市场就难免走向失效。从这个意义而言,把市场经济称为数字经济是恰如其分的。

  中国进入市场,逾三十年矣。在这三十多年中,我们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此无需赘述。如果说还有什么足以对历史进程产生消极影响的缺陷或失误的话,基础数据的广泛缺失应该算一条吧。从目前的情况看,三个产业都存在相当严重的基础数据缺失问题。按照较为时髦的说法,市场经济要求人人参与其中。而没有可靠的基础数据进行锚定,市场参与者就有可能陷入没头苍蝇的境地;市场管理者的有效调控,就更无从谈起。

  以农业为例,“十八亿亩红线”大概没人不知道的,但具体到这十八亿亩耕地的确切位置、地理分布、地力厚薄、投入产出、每季收成多寡、水利设施状况,相应的天气、气候条件,每年受灾情况,灾情对生产的影响区间,技术和人员投入,耕种者的具体情况以及是否后继有人等等数据,有的大概描述一下或许问题不大,有的恐怕连基层的管理者都说不清了。既然具体情况说不清、道不明,那就难以阻止人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了:江浙一带的鱼米之乡,经过数十年的工业化开发,水泥化的地面上,恐怕再也见不到“滚滚稻菽千重浪”的人间美景了吧。

  相同的问题,在粮食收储、育种等诸多环节也同样存在。由于缺少这些基础性数据,不但相关的政策调控难免如隔靴搔痒,令人难以最终放下心来,而且具体的生产者、消费者也会经常性地找不对自己的方向,社会资源因此遭到极大的浪费。比如,每天午饭时刻,在北京CBD地区的大大小小的食堂、餐厅、饭馆里略微转转,严重的食物浪费现象令人触目惊心。北京CBD是“精英”云集的地区,按常理,精英应该自律严格,但在这里,食品严重浪费却形成了见怪不怪的常态。对此现象的解释不外有二:其一,北京CBD里伪精英居多;其二,在基础数据缺失的情况下,商品价格极度扭曲,变相鼓励消费者暴殄天物。

  在韩剧流行的日子里,中国人总是诧异于韩国猪排得到的极为隆重的礼遇,并以此嘲笑韩国人生活的“艰辛”。但事物总有两面性,昂贵的韩国猪排,不但为韩国养猪人赢得了尊严,也为自身赢得了不被浪费的尊严。

  再以房地产业为例。相对于农业数据而言,中国房地产的基础数据就更是一本糊涂账,账本里不但关键项缺失,而且账也记得乱七八糟。按照这样的账本把握行业发展,不一头扎进漩涡里才怪。

  2008年上半年,正是宏观调控吃紧的时候,房地产行业也风声鹤唳。在其间召开的金融40人论坛上,一位学者根据自己的课题小组的研究成果,着着实实地把与会者吓了一吓:房地产可能4、5年内缓不过来,钢铁业受此影响,恢复周期可能要更长。他给出的数据也确实吓人:2008年在建的商品房达到20亿平方米,按照2007年全年销售商品房6亿多平方米的历史较好水平,仅2008年在建的商品房就需要消化3年!记得当时几位中国金融界的“大佬”听到这番有理有据的分析,神情“凛然有惧色”。

  2009年,拜美国危机大发作之赐,中国房地产得以回光返照了一把。在全国房地产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的情势下,这位学者缺席了那年的金融40人论坛。或许连他都对自己的调研数据产生了怀疑吧。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他的数据可能还是挺靠谱儿的。

  但是,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业的诸多基础性数据,迫切需要搞搞清楚。单个专家的小打小闹,很难作为相关调控的政策依据;这样的单兵行为,许多时候甚至会把调控引向方面。在当前异常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有效的房地产调控无疑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尤其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对房地产的调控就更上升到战略层面。因此,商品房存量、在建数量、商品房建设用地量,商品房年均销售量,人均、户均住房面积以及住房价值,炒房阶层对房地产市场的参与深度等基础性数据,必须尽快摸清。只有做实基础数据,相关的调控政策才能有的放矢。

  在IT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经济、社会基础数据的取得、汇总、分类、分析所需付出的成本已大幅下降,而其促进经济、社会正向发展的效用却急剧膨胀。以理性经济人的视角,这实在是一桩包赚不赔的买卖。在个人财产等基础数据透明的前提下,不惟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变得易于把握,而且此前困扰诸多领域调控的难题都有望迎刃而解,比如,对房产税、遗产税的争论,就有望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市场经济就是数字经济,这大概是否认不了的;基础性数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也是有目共睹;IT技术的发展也为基础性数据的掌控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剩下的问题,就完全是形而上的问题了。

 

作者: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