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非洲投资带来新风险 专家:央企民企应联手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10-05-29 08:33:34

部分不太守规矩的中国民营企业正是倒在了这些地方。浙江一家大型矿业公司的负责人老徐曾对本报表示,一些中国民营矿产企业在赞比亚等非洲国家大量使用国内已经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设备,粗放经营。

破坏性开发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整体形象,也给西方竞争对手和当地部分歧视中国的政客送上了借口。

为此,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副主席、中非商会副会长谢伯阳28日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强调,中国民营企业需要了解非洲当地的经济秩序和法律环境相融合。

不过,他也指出,随着中非经贸往来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商人在和当地政府、社区打交道的时候,也需要发挥自己灵活机智的特色。在他看来,国有企业某些行事风格相对僵化,需要向民企借鉴经验,央企和民企联手闯荡非洲应该是未来中国投资非洲的趋势。

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中,总是谋求控股,或者采取并购的方式。虽然并购或控股能保证资源的稳定供应,但是这不能不让所在国忧虑战略资源为中国控制。

内蒙古鼎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毕力戈告诉记者,中国在非洲的主要投资是资源,石油占非洲对华出口额的74%,因此央企在非洲一味恪守这种投资原就并不明智,应该像民企一样灵活些。

两种类型的企业联手合作,也能抵消掉民企在进行大规模投资时的政治风险。资源投资动辄需要上千万、上亿美元的资金投入,而回报又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政局变化的风险不是民营企业能轻易承受的。

谢伯阳告诉记者,中国央企和民企在非洲的资源开发合作,可以考虑采取央企争取项目,分包给民企的方式运作。

非洲大多数国家没有中文报纸、电台存在,西方媒体主导了舆论,它们很容易将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歪曲成一种殖民主义的回归。

谢伯阳进而建议,中国媒体也应该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向非洲人民阐述中国的发展思想。“老一代革命家开启了中非之间的友谊,那时候确实有一种革命理想,有一种很纯粹的东西,这仍然是今天中国决策层的主流想法。”他说,新时代的经济合作讲究互利共赢,中国有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低成本的发展之路,这比西方模式对非洲更有借鉴意义。

作者: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