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成本增加就需要高效。从酒店服务和基础配套上讲,我很在意抓大放小,去放大能带来较高效益、顾客关注度高的方面,减少效益低、顾客不关注方面的支出。世民酒店一个房间的员工配比就由0.7左右降到了0.2。
谈到多品牌运营的高效,在物业地理位置具备条件的前提下,可以对同一物业下的酒店进行多个市场定位。我们签约的项目中都是双品牌,以雅辰上海临港项目为例,这个项目也是我签的,项目签约两个个性化品牌,针对的是会议市场和背靠上海迪士尼及将来海洋公园的休闲度假市场。与投资不同物业运营两个品牌相比,这样会稀释更多成本,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和投资回报率。
部分开发商“两条腿走路”
北京商报:谈到物业,现在有许多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企业做酒店管理,比如说绿地打包上市同新加坡一个公司成立酒店管理公司,还有万达首次输出自主品牌,您怎么看房企在酒店板块做轻资产?在选择开发商上又有怎样的考虑?
黄德利:在我个人看来,万达、世茂等这些大的房地产公司组建酒店管理公司,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被逼无奈之举。
在一个商业综合体中,酒店的辐射功能很强,对整个综合体起支撑作用,所以房企在开发成熟综合体时必须配备酒店,比如说一个万达广场中必须要有一个酒店。而在房企“圈地运动”过程中,无暇顾及酒店的回报率,尤其是在一些二三线城市,这些综合体中酒店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但随着“圈地运动”的收尾,房企要考虑这些酒店的生存空间,重视回报率,有的可能卖掉,有的继续经营管理。对于后者,又存在一些国际性酒店集团不愿意管理,或房企方不愿意交给其他人的酒店,在这种情况下,房企开始成立管理公司,自创品牌。
而目前,地产商的酒店板块就是处于这样一个阶段,比如世茂的酒店板块,一边做自主品牌,输出管理,一边同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合作,两条腿走路。
北京商网记者 关子辰
实习记者 左靖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