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连锁百强中,今天还在百强之列的已不及半数。企业和行业的巨变中,最近三年来电商的崛起尤其令中国零售业面临一个新的转折点——零售业从“现代模式”变成外界称呼中的“传统商业”。但欣慰的是,实体零售企业并非只是在经历着外界所谓的“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的阶段。零售企业不是“跟不上”,而是坚持了创业以来积极的学习性和创新精神,已经走上“摸着干”的实体企业的互联网转型之路。
11月4日-7日,一年一度的中国连锁业大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行。2015年是中国连锁业大会的第17年,而即将过去的2015年对于零售行业也是融合、变革、转型的一年。本届展会的主题是“融合 变革 再造零售价值”,重点探讨实体零售业如何加速转型,如何通过创新优化商业布局、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同时应用新技术、新工具实现差异化经营等话题。
11月6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发表主题演讲表示,2015年相对于此前在武汉举办的第五届中国连锁业大会正好是行业走过12年的一轮,而回首盘点这一轮的行业发展,可以发现行业无论是企业自身还是所处的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02年的连锁百强中,今天还在百强之列的已不及半数,这其中有兼并重组的,有破产倒闭的,当然也有被其他企业赶超的。”郭戈平说,十二年前的2003年,正是中国零售业即将进入对外资的全面开放的时点,当时整个零售业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未知和不安。当时网上盛传一个预言,虽然无从考证,但绝对引起行业的警觉,就是说——未来的3-5年,中国零售业60%的市场份额将为外资占据。彼时的一场论坛上,行业围绕着外资是“披着羊皮的狼”还是“披着狼皮的羊”争论不休。
十二年过去了,现状如何呢?数据显示企业在成长、行业在巨变: 2002年连锁百强销售2465亿,2014年达到20964亿,十二年增长了8.5倍;2002年百强门店16986个,2014年达到107366个,十二年增长了6.3倍。很多企业的增长超过10倍。外资占百强的比重(按可比口径),2002年,连锁百强中外资企业的占比为27%(百强3078亿、外资828亿) 2014年为20%(百强20964亿、外资4248亿)。
不过,企业和行业的巨变中,最近三年来电商的崛起尤其令中国零售业面临一个新的转折点,零售业从“现代模式”变成外界称呼中的“传统商业”。但实体零售企业在经历着外界所谓的“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的阶段。但欣慰的是,实体零售连锁企业不是“跟不上”而是坚持了创业以来积极的学习性和创新精神,已经走上“摸着干”的互联网探索转型之路。
郭戈平指出,今年以来实体零售整体延续低速增长态势,线上继续分流线下,但增速有所放缓。未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已成趋势。特别是受苏宁与阿里、永辉与京东重大战略合作影响,实体零售商的线下渠道已由“传统模式下的拖累”逆袭为“新O2O模式下的优势”,其价值也进一步得到释放和重估;实体企业积极转型、创新商业模式,力争在新一轮的发展中保持优势,持续增长。
中国连锁百强企业十二年的对比盘点发现,行业在发展、市场在变化,但零售的根本未变。郭戈平说,2003年在第五届连锁业大会上,其发言的主题是:倾听顾客心声,回归零售根本。发言涉及三方面:一是把超市建成顾客最放心的购物场所,主要是讲食品安全问题:二是把超市建成方便顾客购物的场所,主要是讲服务和顾客体验的问题:三是讲培养顾客忠诚度。今天来看,上述三个问题依然是超市的关键问题。“零售的根本就是用物美价廉的商品、高效的供应链、良好的顾客服务和体验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是有了互联网的新工具、手段、方法,能帮助零售企业更好的体现企业的根本价值,而很多企业也从反思中找到了差距。”
共2页 [1] [2] 下一页
郭戈平:智慧零售,拥抱新消费时代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
郭戈平:电商逼迫零售业变革
郭戈平:中国零售业的六大“过冬策”
郭戈平:零售业集中度提高 呼唤高素质管理人才
搜索更多: 郭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