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焦点关注>

深圳创投“土狼帮”:要政府还是要市场

来源:i黑马 时间:2013-09-22 09:54:57

  作为舶来品,风险投资完全是市场的产物,高风险高收益,不可能由政府主导。但在中国,最初的发起者和当下的胜利者却都是由国资主导的企业。

  背靠深圳市国资委的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深创投)管理着130亿元资产,已经实现86个成功退出;背靠湖南电广传媒(行情,问诊)的深圳市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达晨)已经实现37个成功退出,管理着115亿元资产。

  现在,不同寻常的出身让它们面临同样的难题:募资渠道不畅,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无法建立导致人才流失。

 

  

20130905154310

  本属同根生,理想大不同。过去十几年,达晨在市场里练就了生存发展能力,它想在更宽广的市场、更长远的时间里与大牌风投一较高下。绿叶对根已无眷恋。

  深创投一直以与政府合作见长。虽然市场化有其魅力,但较之红色优势,尚不足论。用好及开拓各种政府资源与关系,仍然是一条光明大道。

  殊途:两个片断

  如何做一个基业长青的GP?

  为寻求答案,今年5月,达晨董事长刘昼率领核心团队集体赴美。10多天的行程里,他们密集拜访了红杉、高盛、黑石等多家知名创投及金融机构,对它们的激励机制、团队建设兴趣浓厚。

  在这些外资巨头里,达晨觉得自己最像红杉,事实上差距无所不在。集体拜访2个月后,达晨总裁肖冰就感受到了募资市场的残酷。本土LP以中小企业主居多,但这个“市场已经不行了”。过去几年的PE热潮,使得“LP都被榨干了,民间LP一轮比一轮少”。同在深圳的一家民营创投机构创始人W(化名)如此描述。

  希望在于机构LP。但这个群体在中国还很不成熟,并且对GP要求苛刻。“除非你是一线品牌,才能拿到机构LP的资金,比如社保基金,否则这将是一个痛苦和漫长的过程。”W称其公司已和社保基金接触好几年,至今未果。

  达晨也没有拿到社保基金,而“最像的”红杉可以从容选择机构LP。“达晨有个国有大股东,这和市场化的(GP)不太一样,Carry(收益分成)的分配和团队的稳定性可能有问题。”W称这些机制问题正是主流LP挑选GP时非常在意的,同城的深创投在这方面困境相同。

  “董事长、财务总监等人事任命还由国资委负责,搞投资的事,给钱后过几天就换人怎么办?”W说。

  就在达晨去美国的日子,深创投总裁李万寿辞职的消息传出。这是14年里,从深创投离开的第三个总裁。前两个分别是阚治东及陈玮。离开后阚和陈分别创办了深圳东方汇富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4年,深创投或许还将迎来一个重要的人事地震,执掌深创投7年、开创了深创投政府引导基金模式的靳海涛将达到60岁这一规定退休年龄。

  李万寿辞职1个多月后,新任命的总裁孙东升出现在苏州深创投的一个LP答谢会上。苏州是深创投首只政府引导基金所在地,当时孙曾代表深创投管理这只基金。

  第一只政府引导基金到现在,已近7年时间。深创投多个地区的首期政府引导基金即将到期,这一模式是否会继续尚未可知。早期这些基金得以诞生,是因为得到了当地省市领导的认可,现在一些领导已经换届,新领导是否喜欢这一模式。

  达晨和深创投赖以出生并壮大的国资背景成为了募资障碍。关于激励机制的谈判也困难重重。对于从项目出发、已在市场中得到锻炼从而有着更强烈的市场化冲动的达晨,是否能跨越这些障碍关乎生死。深创投练就的是另一门武功,熟谙政府规则,善于协调体制内各种关系,继续发挥红色优势远比冒着风险对抗大股东重要。

  明星效应VS政府光环

  2006年,同洲电子(行情,问诊)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中国本土风险投资在国内资本市场迎来首个成功退出,达晨和深创投由此知名。

  1999年,深创投成立。达晨成立于次年。当时盛传中国的纳斯达克—创业板即将开板。在长久的等待里,大批创投公司倒闭,剩下的寥寥几家多是国资背景。甚至达晨也曾差点关门。

  达晨活了下来,但大股东依然不看好创投产业,不再注资。大股东在自身不担风险的条件下,同意达晨对外募资,自寻发展。当时达晨名不见经传,募资对象只能是身边的亲朋好友。

  第一期,募到约5000万元。达晨对这笔钱做了郑重的设想:不仅要赚钱,还要赚名,要让世人知道达晨,这样未来才能从市场募到更多的钱。在研究了红杉、赛富、IDG等多家外资风投后,达晨提出“以明星项目推动明星投资人,最后打造出明星创投公司。”

  “明星项目就是有特别创新的商业模式,市场在这个行业里还没投过,你有勇气去投第一个,然后第一个把它弄上市。”肖冰说。“按照本土创投的传统打法,项目上市能赚钱,但成不了一流公司。”

  达晨的大明星出自养鸡场。2006年底,达晨入股福建圣农集团。这家自养自宰白羽肉鸡的公司是肯德基的供应商,曾吸引了红杉、鼎晖等知名外资风投机构的关注。时值禽流感,上述两家风投选择放弃。在乘着飞机、汽车、拖拉机进出大山几个月后,达晨先后两次投资福建圣农近5000万元人民币。三年后,这个项目为达晨带来了近10亿元的回报。

  不止于此。投资福建圣农后,多个农业项目找上门来,从鸡到鸭,从农副产品到农资机械,达晨由此构建了一幅农业产业投资地图。在同样的造星策略指导下,达晨还投资了爱尔眼科(行情,问诊)、蓝色光标(行情,问诊)等多家后来市场上的明星公司,渐次形成现代农业、文化传媒、消费、节能环保等几大投资板块。

  但这是个冒险的策略。“如果创业板不出来我们就死了。达晨是为创业板准备的,或者说创业板是为达晨准备的。”肖冰不屑于中小板。他说,按照中小板的审核偏好,达晨很多项目都上不了市,而为了造星,达晨放弃了一些在中小板的赚钱机会。

  2009年创业板开板,首批28家公司中达晨投资的有3家。如愿以偿,明星项目为达晨带来了品牌效应,品牌为达晨打开了募资市场。2008年,达晨推出首个有限合伙基金时,计划募资两个亿,实际只募到1亿多,刘昼只得将之前的投资变现8000多万元配入其中,因为未经电广传媒同意,刘还因此挨了批评。而2009年后,达晨负责融资的邵红霞称,每期基金几乎都超募。2010年,达晨在创业板上实现10个项目的退出,使其2011年的募资路演受到了空前欢迎,认购意向超过60亿元。为匹配内部成长节奏,达晨最终只接受了35亿元。

作者:  责任编辑:张 弘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