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焦点关注>

乔依德:国民收入倍增不等于工资收入倍增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时间:2010-06-16 10:55:03

国民收入如何分配,居民收入如何提高,因涉及百姓切身利益,所以引人关注。近期中央一系列涉及收入分配改革的表态,以及“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年内出台”的消息,更成为热议话题。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保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在接受《人民日报》等媒体采访时,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也引发广泛讨论。

苏海南认为,借鉴日本经验,中国具备搞“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条件,所以应该在“十二五”规划或政府工作计划里,酌情考虑或者采取类似做法。他还认为,如果居民年均工资增长15%以上,五年左右就可以翻一番。尽管苏海南提出的年均工资翻番是指总盘子,但这一说法,还是颇令人兴奋。

不过,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乔依德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这一提法无论是概念的准确性,还是提出这一目标的妥当性以及达至目标的可行性,都存在商榷的必要。特别是,如果政府作为指令性目标下达,将埋下很大隐患,一旦达不成,对政府公信力的损害将会是巨大的。

国民收入不等于工资收入

第一财经日报:针对劳动收入增长偏低、收入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人保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提出,可以借鉴日本,搞“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只要居民年均工资增长15%以上,五年左右就可以翻一番。你觉得这个途径如何?

乔依德:我看到媒体对“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炒作,提出这一设想的良好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需要强调指出,将国民收入倍增等同于工资倍增在概念上是错误的。国民收入与工资收入,两者相差非常大。媒体的跟进炒作,又放大了这一错误效应。

首先,厘清几个经济学概念。与国民收入(NI)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是国民生产总值(GNP)及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以地理标准为基础的概念,指在一国的国土上一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企业不管是中资、外资还是合资,只要是在中国国内生产的,就划入GDP。

GNP是一个以国民属性为基础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只要是中国的企业,无论在津巴布韦还是国内生产的,产值都算为GNP。

国民收入(NI)是一个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相对应的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毛值,当它减去资本折旧,得到国民生产净值(NNP),再减去企业间接税(如销售税等),才是最终的国民收入概念。所以国民收入是所有生产要素的收益,不仅包括劳动收益,也包括租金、利息和利润,包括国外来的,但属于中国人的,就是国民收入。

而个人收入不仅包括劳动收入,还包含了其他收入,如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所以,国民收入不仅与工资收入相差十万八千里,而且跟个人收入也差别很大。如果因为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而推导出工资收入翻番,不仅毫无意义,很容易误导公众。而且,“国民收入倍增”不可能保证工资收入倍增。

工资倍增要考虑可行性

日报:有人认为,现在做这样一个“倍增”的安排,是老百姓有热切的期盼,该予以考虑并作出决策。你认为这有什么意义?

乔依德:如果只是国民收入倍增,作为一个计划或目标也未尝不可。其实,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和邓小平1987年10月在党的十三大中提出“三步走”的战略构思,即国民生产总值翻番战略,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1997年,党的十五大又确定了“新三步走”战略。这些,其实都是现成的目标或计划,没必要再新制定一个倍增计划,尽管“国民收入”听上去更亲切些。

如果由“国民收入倍增”引申出工资收入倍增,很容易误导公众。两年前,南方某省就提出居民工资倍增计划,而且计算出“工资每年递增14%”,现在这个“倍增”计划不了了之,原因何在?因为做不到。政府没有权力对企业说必须每年增长多少工资,这超越了政府的权限,没有法律基础,也违背了市场经济基础。

客观上说,地方政府对公务员加工资都没有权力,按规定,这也应该由中央根据不同级别、岗位和地区情况确定。国有企业职工工资,也有自身的管理条例。由政府决定工资的增长,这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现在一般不这样提了。

而且,政府也在逐渐弱化这些指标性的东西,比如对于GDP的增速,正由以前的计划目标,逐渐弱化为现在的参考目标和预测目标,不再成为一个指令性目标要求地方政府了。在此背景下,如果硬要弄出一个“工资倍增”计划,把老百姓期望提得很高,但政府又做不到,实际上更会损害政府公信力。

现在有人提出先给公务员加工资,然后由此带动全社会工资的上升,这是荒谬的。有什么机制能保证产生这种带动效应?其结果会带来社会更大的不满。香港地区现在公务员加(减)薪是根据社会平均工资的波动决定的,这恐怕才是内地要借鉴的。

提高居民收入,政府可做很多

日报:为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国家正在研究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既然“倍增”计划不妥当,你认为通过什么途径能到此目标?在此过程中,政府可以有哪些作为?

乔依德:面对问题,我们不能病急乱投医,也不能追随舆论做有损于经济长期发展的事情,而要把事情做对和准确,要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

首先,要弄清楚劳动收入为什么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下降。一个客观事实是,在目前发展阶段,劳动力比较多,资本相对不足。劳动力价格归根结底是供需决定的。

作者: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