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这个城市的名字就蕴含着与水的不解之缘。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晋江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在全省县域经济中排名第一,经济发展的需求与水资源短缺、水利建设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座因水得名的城市也深受水的困扰。
近年来,农发行晋江市支行大力支持晋江市水利建设,累计申报审批贷款42亿元,支持了晋江市引水第二通道、供水二期、防洪排涝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五个项目建设,有效缓解了城市生活用水供应紧张的局面,大大改善了沿江沿河居民生产生活的环境。
引来“第二水源”保障生活用水
晋江市人多水少,人均水资源量只有305立方米,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3%,全国平均水平的13.6%。晋江市居民饮用水源主要来自金鸡拦河闸上游,通过南低干渠引入。
金鸡拦河闸建于1955年,当时设计供水能力为10万人的饮水。1962年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视察该工程时欣然题写碑记《金鸡引水工程记》,“晋江入渠,浩浩荡荡。益地增产,幸福无疆。金鸡吟,产黄金。内涝归海,海波不侵。党之功德,天高海深。”但是,随着晋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区人口越来越多,金鸡引水工程已远远无法满足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求,人们自发打井取地下水已经相当普遍。
由于过度采集地下水,引发了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淡水返咸等一系列问题,晋江市居民饮水问题引起了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和担忧,媒体等社会舆论更是直呼“晋江的用水困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打通第二引水通道、扩建自来水厂(供水二期)一时间成为政府的迫切任务。晋江引水第二通道总长17.16公里,跨经南安市、泉州鲤城区等地,为全封闭式隧洞、暗涵结构,工程量大、投资额多、时间紧迫,再加上需配套扩建自来水厂,项目的全线开工建设给财政造成了不小的资金筹措压力。
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农发行晋江市支行主动与市财政、水利局和供水公司等政府有关部门沟通,积极营销水利建设中长期贷款品种。达成初步融资意向后,该行一方面迅速组织业务骨干收集材料、初步评估,另一方面积极向省市分行汇报项目情况。在省市分行的大力支持下,对引水第二通道和供水二期两个项目采取整体运作、同步评估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办贷时效,从借款人提出书面申请到贷款批复仅耗时21个工作日,审批了3.5亿元和1.5亿元贷款分别用于引水第二通道和供水二期项目,解决了项目建设资金的燃眉之急。该项目建成后,将日增居民生活用水供应能力31.2万立方米,彻底扭转城区60多万人口生活用水供应紧张的局面。
整治“九十九溪”改善生态环境
晋江市三面临海,一面依山,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所有溪流均向东南倾注入海。晋江市境内现有20条主要溪流及2座湖泊,其中最大的溪流是九十九溪,因其支流众多而得名,人们亲切地称其为“母亲河”,全长47公里,流域面积354平方公里。
由于地形地貌原因,晋江市境内的河流落差小、水势平缓、泥沙自然沉积较多,普遍存在淤积严重、泄流不畅、洪涝灾害频发等问题,尤以九十九溪为重,每年雨季都会发生一至两次大范围的河水泛滥。“半月无雨火烧埔,一场大雨便成涝”,这就是当时晋江市溪畔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
在成功办理了第二引水通道和供水二期项目贷款之后,政银企三方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该行乘热打铁,主动介入政府的九十九溪防洪排涝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参与了《九十九溪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制定。
整治方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区域发展规划、小城镇建设、拆迁安置和水资源保护等问题,由于河道流域各段情况各异,该方案的建设内容包括防洪、排污、河床清淤、岸坡修复、水利工程、桥梁建设景观保护等,且分布比较零散,在参与方案制定过程中,该行根据总行水利建设贷款办法中对承贷主体、资金用途、贷款期限等管理要求,结合实际情况为项目设计了融资方案,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在省市分行的大力支持下,分别审批了3.5亿元和1.5亿元用于九十九溪防洪排涝和小流域综合治理,这两个项目从借款人提出书面申请到贷款批复仅耗时22个工作日,再一次创造了“晋江速度。
项目建成后,将有80.5公里河道得到有效整治、新建(加固)堤坝75.6公里、新(改)建水闸20座、新(改)建跨河桥梁45座。更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建成后,将有5个镇(街道)20多个村8万多人的沿岸居民从此远离洪涝侵扰,安享亲水而居的美好生活。
目前,已经建成的双沟村河段、磁灶金交椅山河段、江滨公园等地,树枝低垂、微风轻拂,傍晚时分,酷爱铁观音的人们三五成群围成一桌沏茶闲聊,孩子们在草坪上玩耍嬉戏,天上还有他们放飞的美丽风筝……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赫然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