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16/2017年)》(3)

2017年08月11日 10:35:02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3.品牌连锁经营快速发展

  整体连锁水平基本保持稳定连锁门店总数平稳增长,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总额稳步提升。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 2016年连锁百强零售企业门店总数达11.4万个,同比增长5.9%;商品销售额为2.1万亿元,同比增长3.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6.4%。

  连锁品牌化便利店扩张较快。借助网点布局贴近消费者、营业时间长等便利优势,近年来便利店销售保持快速增长,便利店单店营业面积小、选址灵活,有利于其快速扩张。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2016 年我国连锁便利店品牌超过260个,门店数达9.8万家,同比增长9%;销售额达1334亿元,同比增长9%;单店日均销售额达3714元,同比增长4%。

  4.支付方式更加多元高效 

  2016年,银行卡支付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继续提高,覆盖人群不断扩大,同时卡均、笔均消费金额双双下降,银行卡消费支付“小额多次”特征更加明显,支付灵活性增强。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16年全国共发生银行卡消费业务383.29亿笔,金额56.5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03%和2.72%,银行卡渗透率达到48.47%,比上年提高0.51个百分点。全国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为9593元,同比下降5.08%;笔均消费金额为1474元,同比下降22.17%,降幅比上年增大10.47个百分点。

  伴随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支付场景极大丰富,2016年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方式在实体门店迅速普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调查数据,网民在实体店购物结算使用手机支付的比例高达50.3%,农村地区使用率也已达到31.7%。 

  (五)行业社会贡献

  1.吸纳就业人数稳定增长

  零售行业是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领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伴随零售行业法人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法人企业单位吸纳就业人数增长较快,占行业从业人员比重有所增加。据商务部典型零售企业统计数据测算,截至2016年底我国零售业从业人员共有5709.72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4.8%。其中,法人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为1736.17万人,同比增长7.9%,占行业总就业人数比重为30.4%,比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个体工商户数量3973.55万人,同比增长3.5%。2016年零售业就业人数增加259.98万人,其中法人企业单位就业人数增加126.85万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末全国就业人员共有77603万人,据此计算,零售业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7.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2.应交税金规模小幅下降

  “营改增”全面推开以来,零售企业税收负担整体下降,“减税降费”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为行业创新发展“减负松绑”。 2016年零售行业缴纳税金同比有所减少,但绝对规模依然较大,对国家财政收入贡献突出。据商务部典型零售企业统计数据测算,2016年零售行业限额以上大中型法人企业应交税金1660亿元,比上年减少1.2%;限额以上大中型法人企业应交税金与其销售额的比率为1.8%,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

  二、行业发展趋势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经济增长新动力不断积聚,国民经济稳中趋缓,稳中向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升级进程不断加快,市场呈现出“新消费、新零售和新生态”特征。初步预测,2017年,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仍将保持在10%左右,比同期GDP增速高出3个百分点;全国商品零售额增长9.8%左右,商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网络零售增速保持领先,预计全年增速在25%左右,远高于百货店、专业店、超市等传统业态。

  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对外发布,对零售业发展提出了调结构、创发展、促融合等16条意见,为实体零售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零售行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降成本、提效率、优服务,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未来我国零售行业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一)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新格局

  近年来,实体店受到网络零售巨大冲击,经营陷入困难,电商企业流量红利消退,发展遇到瓶颈,加之消费诉求发生深刻变化,实体零售与网络电商正逐步从独立、对抗走向融合、协作,深度融合是优势互补、实现共赢的发展方向。阿里巴巴牵手三江购物、银泰百货、百联集团,沃尔玛、永辉超市引入京东,线上20线下企业合作互动频繁,有助于实体零售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将线下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据支付宝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有近1000家大型购物中心、5万家超市便利店、55万家餐厅参加了双十二活动。在未来零售市场中,以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领先技术为驱动,数字化技术将虚拟与现实深度融合,传统零售在物理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将获得极大延展,消费者不再受区域、时段和店面等因素限制,零售行业终将发展成面向线上线下全客群,提供全渠道、全品类、全时段、全体验的新型零售模式。 

  (二)多业态跨界协同趋势明显

  在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背景下,单纯依靠商品销售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需求,未来的零售行业将继续朝多业态、多领域聚合式、协同化方向转型。新零售时代,零售企业将围绕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展开,各类商业综合体将聚合教育、亲子、医疗、健身、旅游、商务等更加多样的服务业态,从以往单纯的购物中心逐渐转型为体验中心,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体验。天虹百货逐步开始推动自身转型升级,将旗下门店统一采取主题场景布局,零售、餐饮与娱乐三大板块按照2:1:1的比例布局,为消费者营造出舒适的购物环境,同时也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购物、休闲、娱乐需求;国美逐步对线下门店进行新场景改造,从单一的电器零售商向产品+休闲娱乐的体验式场景化卖场转变,烘焙教室、电竞专区、小美网咖、家庭21家居家装等场景,增加年轻消费群体黏性,培育新的消费需求。此外,超级物种作为永辉致力于“零售+餐饮”的新尝试,预计2017年底全国门店数量将达50家,并将依据消费者需求及商圈匹配度等因素,融合儿童设施、自助洗衣、宠物店等新领域。 

  (三)社交化场景化模式成主流

  互联网时代,以广告为主的单向传播方式效果不断衰减,口碑、信任成为零售品牌得到消费者认可的重要因素。企业利用主流社交平台,开展品牌宣传、会员营销、销售支付等诸多环节服务;通过与消费者、消费群体保持高频互动,提高自身的社交属性,了解消费痛点,填补品牌短板;通过促成不同来源的消费者建立聚类的社交关系,帮助他们实现分享、沟通与讨论,提高消费者对于品牌的社交心理依赖,并凭借消费者的口碑宣传引发群蜂效应。天虹商场在落实门店微信后不仅实现了线下门店的可视化,还结合实体场景、社交关系等逐步打通营销、会员、商品、销售、支付在内的诸多环节;国美Plus开创“社交+商务+利益分享”生态圈商业模式,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吃、穿、购、娱” 的基本需求,更能满足他们社交、分享的心理需求。未来的零售企业将不再是纯粹的商品售卖者,而将成为整合资源、打造社交化业务生态、实现多方共赢的市场组织者。据估算2020年我国社交电商商户规模2400万户,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未来5年行业将有10倍以上的拓展空间。 

  (四)重构智能高效供应链体系

  22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流通环节,传统零售企业对全供应链控制能力较弱,信息传导响应不及时,供需错配导致企业库存高企、周转率低、商品同质化等问题不断加剧。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数字化水平提高,重构消费主导、响应及时、快时尚化的供应链,实现产端、渠道和客户一体化的效能提升,将成为我国零售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永辉、步步高、大润发均与全球优质源头合作,加快基地建设和产端战略合作,去中间化和品质化,大商集团通过收购澳大利亚格林岩石牧场、德国城堡酿酒厂等上游生产商,引进大量国内稀缺的特色化、品质化商品资源,企业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年利润较上年大幅提升了 52.3个百分点。未来,新供应链将实现全链条数字化,从客户、物流、支付、服务等数字一体化,从而实现库存最优乃至零库存;通过数据分析掌握消费需求,以需定产,柔性制造,深耕上游供应链,保障企业的差异化、高端化、定制化战略精准实施,最终实现零售升级。

  (五)社区商业进入黄金发展期

  宏观经济增速不断放缓,我国实体零售仍将延续平缓发展态势。在场地租金攀升、企业利润下降的大环境下,门店越开越小俨然已成为我国实体零售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便利店、精品超市、社区型购物中心等社区商业将成为零售企业寻求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2016年11月,阿里巴巴入股三江购物,旗下的淘宝便利店先后进驻杭州、上海、宁波。2017年2月,京东集团宣布年内将在全国开设1万家家电专卖店;两个月后,京东集团“百 23万便利店计划”出炉,预计未来5年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伴随着我国社区零售整合化、全渠道发展进程逐步加快,投资成本低,成熟周期短的社区零售必将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小而美”的社区化零售业态将更符合新形势下消费市场的客观需求。 

(责编:晴天)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