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裸体的女权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11-20 0:15:32  来源: 


  我十分遗憾地在2002年中国影像展挑选作品时,放弃了枫翎的作品,并在展览画册前言中这样写道:在本届中国影像展征集作品时,我们发现一些作者的想法非常好,但是最后拍摄出来的影像作品基本素质较差,我们曾试图说服这位作者重新拍摄,但是她没有这样做,我们所期待的2002年中国最具震撼力的影像就未能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是我们心中深感惋惜的一件事情。
  后来枫翎把她拍的这些照片拼集起来加上童年时与父亲的合影照片组成了一件作品,名叫:《向父亲致敬》。谈到创作的体会时她说:生命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伤害,我们无时无刻不渴望一种慰藉,文革中我一出生父亲就已精神失常,我的童年孤僻而敏感,紧张和极度的恐惧充满了整个青春期,我不能像其他的女孩子那样与父亲正常的交流,我比其它女孩子更渴望父亲的爱。那个年代毕竟已离我们远去,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我心存感谢。父亲像是一个梦、一种信仰萦绕在我的精神深处。他在一天天地衰老,我也由一个女孩成长为一个健康而美丽的女人,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着同样的血液,是父亲给了我鲜活的生命和永远无法停止的思想,女儿成长的过程是与父亲一天天疏离的过程,然而内心深处却是和父亲更亲密的靠近,可以说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方式与父亲靠近和交流,非常感谢他的理解和支持,使我能够顺利完成了这组图片。可能我的批评文字对枫翎而言又是她“生命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伤害”中新的一种伤害,你不是要做一个艺术家吗?你不是已经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艺术家了吗?那么你应该承担这种伤害。一种行为表演并不能代替一种影像的思维,既然你要用影像的方式表达你的所思所感,那么请你好好了解一下影像技术的ABC,那种艺术青年用一堆破烂照片来蒙事儿,楞说自己是什么观念摄影的,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强词夺理,因为观念的呈现是蕴含在影像的每一个技术的血肉细节之中。
  从艺术家何成瑶、枫翎那里打下的关于社会动荡家族血缘给她们留下的命运悲欣的烙印,来到艺术家孙国娟那里,演变成一种对于生命与衰老本身既富于女性色彩又富于哲学韵味的追问。来自云南的艺术家孙国娟以往的创作方式也是架上绘画,从2000年开始,在她40岁的时候使用了一种新的创作方式——摄影来表达自己对于生命的追问。《永远甜蜜》用椭圆形古典肖像构图来呈示女人那逐渐衰老的身体与挽留衰老的近乎绝望的目光,被象征幸福的斑斑驳驳的白糖包裹、浸润,白糖在艺术家那里有其特定的涵义“甜蜜在我心里也蕴含着一种完美的生活形态,我梦想着完美,也迷恋完美,但我总也没有想到,有时今天还是甜蜜的,明天就被粉碎。我的身体也在随时光而去,白糖可以不断更换,但我们的身体却不能,白糖永远是甜的,但我们的身体、容颜、内心的情感却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永远。做为女性不仅迷恋自己的容颜,也同样迷恋自己的身体,她们渴望她们所迷恋的这个世界,也永远爱着她们”。
产生这个创作想法的时候,孙国娟还漂在北京,为了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2000年8月孙国娟请了一个画家朋友到她在百万庄临时住所用她的Pollsi傻瓜相机利用窗外的自然光拍下了第一幅作品。2001年她又在昆明附近的一座山峰上拍下了一组相同主题的作品。这个时间的故事宿命般地再现了“渐渐在时间里老去并消失的我们自己”。在创作计划实施了三年之后,孙国娟说:“用我的身体来讲述时间的故事,是一个我有生之年都要拍摄的计划,今年是这个工作的第四年,我的面容和我的身体做为拍摄的焦点,我的面容和我的身体将随时间而改变,我的神情我的精神将随着时间环境和遭遇而改变,每一年的拍摄记录着这个改变的过程,见证时间用它那不易察觉的日常的暴力使我老去和衰亡,而白糖所象征的甜蜜将离我越来越远”。
  孙国娟的这个在每年生日的那一天,以自己的裸体做为生命叙事的见证迄今为止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了,每年一次,一直拍到死亡的那一天,这个感人肺腑的创作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发显示出那撼人心魄的力量,并不是每一个女性都敢于坦然面对自己肉体的衰老,所以西班牙作家伊巴涅斯在他的小说《血与沙》中说,男人只死一次,女人却死两次,第一次是她红颜衰老的时候,第二次是她自然死亡的时候,第一次对她而言才是致命的,第二次她可以从容不迫地迎上去。
  对于孙国娟的这个贯穿终生的创作计划,让我感到有所遗憾的是她开始的太晚了,如果在20岁的时候,或者更小的时候开始这个创作计划,拍摄到40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一部生命的史诗了,另外一个遗憾是她这四年的拍摄在构图上有所改变,这种改变消弱了作品的力量。2000年拍摄的照片是一种姿势、表情;2001年拍摄的是另一种姿势和表情;2002年拍摄背景又换成了自然环境,姿势与表情又改变了,这种背景姿势表情的不断变化,消弱了时间那冷酷无情刀锋般的力量。如果每年拍摄的背景、表情、姿势完全一样,这种时间与肉体生命永恒的悲剧性冲突会更加纯粹、更加强烈,其造型的结果会上升至一种生命哲学的高度。作者现在采用的这种变来变去的造型方式让我感觉一个女性在奔向永恒的道路上犹疑了,儿女情长般的踯躅反侧依依不舍。哲学的冷漠与彻底在儿女情怀面前有时往往一筹莫展。

本新闻共6页,当前在第3页  1  2  3  4  5  6  

malan

作者:郭 盖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保安奸杀员工案达成部分调解 补偿员工家属20万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