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教育>>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雇主开五万年薪聘请大学生保姆
大学生零工资观念病态 就业心理浮
七成大学生接受零工资 劳动部门:
病态:近七成大学生愿零工资就业
大学生零工资观念病态 就业心理浮
女大学生应聘成人展礼仪小姐因胸
大学生救人溺亡 获救者家属一直不
一名86岁老翁跳入5米多深河流救起
以诚心换真心 感情留住四川高校大

广州近3成大学生离校前未定工作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8-10 17:36:40 来源:信息时报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下午,公司交给两人一个挑战:三个小时之内把某牌子钢笔的一个系列18个不同产品的广告文案撰写出来。谢乐暗暗窃喜:“这不是正好吗?我的优点就是高效率!”结果,她写完的时候对方才完成一半。她感觉自己离成功不远了。

7月24日,公司人事部打电话来说让谢乐上班:“试用期1000元,转正后1200元,没有保险、没有提成、没有公积金,什么都不包……

话 杂家找工更易

谢乐是千千万万找工应届生的一个典型。对于至今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她已有了一番体会。

信息时报:你觉得为什么毕业后迟迟找不到工作呢?

谢乐:就我来说,能力特长和职务需求不对称是主要原因。像之前的音响杂志社,本来是当文字编辑,可它却要懂音响的人,我根本做不来。现在的公司不仅要专家,更需要杂家,出来后才发现自己的知识是多么贫乏。

信息时报:你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谢:找工作的网撒得不够大。我是读中文的,就业面本来很广,不过因为自己的兴趣在新闻,所以只把眼光盯在媒体,其他像文秘、教师的基本没有留意过。我爸说我是高不成低不就,做记者吧,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当老师基本需要关系,做秘书吧,自己又不甘心,结果到现在是两手空空。

信息时报:你怎么看待当前应届生的就业形势?

谢:毕业生太多,不少行业都饱和了,供大于求。像我们文科生,专业不够专,很容易被人取代,根本没有核心竞争力。现在虽说是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就业,可是很多人“宁要都市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京深沪粤才是大家蜂拥的地方。

信息时报:今年出台了大学生低保?你怎么看待大学生拿救济的?

谢:说实话,我心里面压根就瞧不起大学生领低保:难道十多年寒窗苦读到头来啥都没有,伸手等政府救济么?再不行找找兼职总可以吧?

往届生张希工作不但要“有” 而且必须要“好”

像张希这样的“往届生”,目标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好”工作。然而,他们的加入无疑加剧了应届大学生找工作的压力。

张希是土生土长的广州男孩,大学毕业已有两个年头,可他始终没能因为地缘优势占一个好席位。此前,他蹲在工地做监工、在私人作坊搞动画、在网络公司做维护……但还是频频跳槽。

第一次尝试:工地吃不饱睡不好 一个半月辞职

“停水停电、材料不够、烧保险丝……屁大的事儿都来找你,没半会是闲的。而最惨的是半夜三更都得被叫起来。”

2004年7月,学土木工程的张希立刻投入工地当中。他的工作是监工,就是对工人们完成的任务进行验收。每天,他头顶炙热的太阳,脚踏蒸腾的地面。“整个脸都快被烤裂了”。开工的时间没有固定,24小时他都得蹲在工地候命。夜不能寐是最痛苦的。而且,在工地呆的时间里头,足有半个多月是凌晨两点开工,四点才收工,“弄完之后回到宿舍,一头栽在床上就倒下了……第二天,眼睛布满血丝,自己照照镜子都觉得可怕。”

不但睡不好,一个大男人吃不饱简直是活受罪。老板每餐补贴5元,每顿都是清一色的零星几片猪肉、青菜和饭。除了食宿,张希还天天提心吊胆怕出事,那天,“啪”的一声,重物从高处落下,正好击中他旁边的工人,好好的脚顿时一片血肉模糊。张希记忆犹新:“我真的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

一个半月后,基坑支护的工程总算完了,张希拿到工资:“一个半月弄得半死不活的就只1000元?”第二天,他向老板辞职。

第二次尝试:网络公司自感没有前途 而且怀才不遇

“本来想学学网络知识,可根本没人带。没涨工资,没有福利,没有前途,熟人介绍的连合同也没有……”

回来后,张希对“土木工程”不禁厌恶起来,“专业不对口”成了他的心病。自己还是喜欢计算机和网络管理,可惜就是没有读上这个专业。

现在都说,托关系找工作的大学生占了4成,张希原来一向鄙视找关系,总是想着凭自己实力闯一条血路。可是回家后他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吃饭送礼,熟人给他介绍了一家私人开的网络资讯公司,月薪1500元。张希盘算着:工资还可以,说不定做个半年还可以加薪水,况且跟别人学习一下网络技术也未尝不可,便欣然上班去。这一留就是一年,一年里他就出了两次差,其余时间几乎全“猫”在公司里。后半年,他更郁闷了,除了每星期到固定的客商处理一下数据以外,几乎都在家中度过。

“公司没有业务,也不好要求加工资。”他觉得怀才不遇,再次饮恨离去。

第三次尝试:广告公司进了私人作坊 一个多月就走

“我的要求并不高啊,难道找一份工作也这么含辛茹苦?”他高呼世态炎凉!

本新闻共5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4  5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教育部严禁高校扩招:擅自招生不予电子注册
下一篇文章郑渊洁谈教育:这是个禁忌崩溃的年代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