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和被他认为教育得很失败的女儿。
新京报:这次你做客《父母大人》,谈的主要是中性美的话题,你自己对中性美怎么看?
郑渊洁:反正如果我择偶,是肯定不会选择这样的。现在我发现,其实中性气质的人是有市场的,很多人喜 欢这种中性感觉。我觉得可能是性别千百年轮回一次,男的最后变成女的,女的变成男的,生物物种都是在进化过程中的,现在可能是男女性别要进行对换的最贴近的时候。
新京报:你已经把这种社会对中性美的接纳上升到生理层面的变化了?难道它不仅是审美上的一种趋向吗?
郑渊洁:你不认为所有审美和生理都是有关系的吗?人不会凭空喜欢什么,在审美上不存在空穴来风,是谁说的这句话,存在决定意识。
新京报:这是你去给《加油好男儿》做评委后的体会吗?
郑渊洁:我一开始就是看了《加油好男儿》的节目,然后在博客上写了一个文章,说“好男儿”选出来的都是“好女儿”,后来他们节目组就找到我,让我去当武汉赛区的观察员,我说,我坐在那儿,就是一个好男儿的标杆。
新京报:你可以接受“好男儿”这种阴柔气息这么明显的中性美吗?
郑渊洁:其实我也是后来才不排斥的,这个话我还从来没有说过,今天和你是第一次说,我之所以转变了想法,就是因为后来,我接触过一些年轻人,发现其实这样的人在找工作、和人相处上,比那些特男人的男人和特女人的女人还方便。我现在经常去一些文化娱乐公司什么的,有时候坐在那等着录节目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来应聘的,谈事情的年轻人,我就在旁边观察他们,很多人都是不男不女的,男的留着很长的头发,女的头发很短,但是一点也不妨碍他们在社会上做事。
新京报:要是你自己的儿子、女儿这样,你也能接受吗?
郑渊洁:没什么可担心的,我儿子、女儿这样没关系,原来我说过,就算我儿子是同性恋,我也能接受,我都会尊重他们的选择。
新京报:如果你儿子喜欢男生,你都不会管吗?你对孩子的教育尺度宽松到这种程度?
郑渊洁:当然,我觉得像我们家庭的教育影响,这种情况也不太可能发生,像我这样,就是一个光头形象(笑),还挺男人的,儿子也不大可能向那方面发展。我觉得教育孩子不需要尺度,如果你违法了,有法律会约束你,其他的我都不管。这是一个禁忌崩溃的年代,只要不触犯法律,越不管越好。我儿子今年二十三四岁了,我从来没有高声和他说过一句话,但是他特别尊重我,我如果哪天真的严肃起来跟他说点什么肯定管用,反而,你越是每天都骂越不值钱了。
家长只要闭嘴、抬腿、走你自己的路
新京报:你的这种教育方式是不是有点放任自流?
郑渊洁:不是放任自流,如果我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就会做那样的人给他看,家庭教育是不需要说明的,我觉得聋哑人的家庭教育是最成功的。小孩最强大的就是他的逆反心理,你想教育他,做给他看就好了,作为家长,你只要闭嘴、抬腿、走你自己的路给他看。其实父母都有管孩子的瘾,人都是这样,喜欢做官管别人,要不那么多人想当社长、主编呢(笑),当不成官,就管自己的孩子。自己一败涂地,反过来要求孩子这个那个,是最要不得的。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
新京报:这样一来,是不是你自己的缺点也会反映在孩子身上?
郑渊洁:确实是,比如我最大的缺点,就是开车爱斗气。这个毛病不好,容易出事,我一出事不就该上报纸了吗(笑)?其实我开车是特别遵守交通规则的,上高速车速也不会超过120,有的车开得快,就会在我后面按喇叭,我想我这是国家速度啊,肯定是他不对,就这样,他可能别我一下,我就追上去再教训他一下。结果我儿子开车也这样,我就知道自己有问题了。后来有一次,儿子在旁边的时候我开车,碰到这种情况,我就故意先假装要踩一下油门,然后马上放开,自己说,不可以这样,两次之后儿子就改掉了。孩子潜意识里对父母的模仿是很强的。
而且这个方法屡试不爽,我记得有一次一个父亲对我说,他家小孩总是不花自己的钱,给他多少压岁钱零花钱都自己攒着,该花钱的时候还是跟父母要钱,我说一定是你和你老婆在家的时候,经常当着孩子面做这种事,自己有钱不给父母,让自己的弟弟妹妹出钱,以后吃饭的时候他们当着孩子面不经意地说,自己要多给父母点钱,孩子也就改过来了。
她喜欢上学,对女儿的教育我是失败了
新京报:你这种爸爸孩子应该都会喜欢,你和儿子的关系一定是像朋友,经常一起打篮球的那种?
郑渊洁:对,但是我俩在一起打球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他都长大了,也不和我住在一起了,我们见一次也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