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和大多数工人的聊天中记者发现,“勤快”似乎是每个人心中牢记的关键词。包括在记者做活期间,不断有旁边的工人提醒记者,在这里,挣钱多少与勤快与否有很大关系,“最好尽可能又快又多地做!”
辞职结算
打工一天
倒扣记者5元钱
尽 管记者十分小心,但是拍摄照片的过程还是引起了老板和老板娘对于记者不努力工作的不满,以及对面一位女工的注意。在此后的做工过程中,她时不时地用一种怀疑的眼光打量记者。眼见记者身份有可能被拆穿,第二天下午6点左右,记者决定向老板娘辞行。记者表示,这份工作实在太苦了,不适合自己。“有话直说吧!”记者的辞工,显然出乎老板娘的意料。她盯住记者不放,并摆出一副谈判的架势,一再强调有话直说。记者只得苦笑,表示自己并无意于加薪,而且会遵循最初的约定,可以不要工钱。这时,一位打工妹走了过来,劝告记者说:“好好干,一定会挣到钱的。”
记者沉默不语,这时老板娘突然发话,“你们要走是吧?行!你们在我这儿吃了两顿饭,给我5块钱吧。”两名记者面面相觑,为脱身,只好掏出5块钱交给了对方,提起行李走出大门,24小时“卧底”生活就此画上句号。
娱乐
手掌大电视
不停摇天线
宿舍的桌上有一台成人手掌大小的微型电视机,可以说是女工们唯一的娱乐了。下工后虽然已经近夜间11点了,而电视信号又不好,需要不停地摇动天线才勉强看清图像,但几名女工依然挤在电视前,目不转睛地观看节目。看到心爱的明星出现,几名女工忍不住高兴地小声尖叫起来,这可以说是她们一天内发自真心的交流。
记者手记
花季女工
机械销蚀激情
短短一天时间卧底打工,我们笨手笨脚,不仅扎破了手指,还弄断了人家两根针。这些工友十分友善,我们初来乍到时,一个女孩落落大方地欢迎我们加入,鼓励两个故意面露怯色的新人,让人感觉心头暖暖的。就在结束采访前不久,坐在我们旁边的女孩还在耐心教我们如何不使缝纫机断线。她担心地说:“你俩赶快练好吧,马上要安排干活了。”但我们没打算久待,始终听得心不在焉,错误不断。然而,面对我们“是否满意现在的生活”、“有没有打算从这里走出去”等种种疑问,她们茫然地摇头,表示不满意,又从未想过以后。
证件、技术、姓名……在此都不重要,直到我们离开,彼此之间仍以“你你你”或“哎哎哎”相称,且由于逗留时间短暂,几乎不沾油腥的饭食不足以使我们体会为什么用不了几个小时就会饥肠辘辘。夏天的夜晚,工厂里燥热难耐,一台破旧的收音机播放着过时的流行歌曲,几个打工妹随之轻声附和,直至乐音淹没在缝纫机与电风扇共同发出的嗡嗡声响中。压抑,无人可以交谈,只能剔除思想,机械地干活:1件、2件、10件、100件、200件……永无止境。我们必须承认,暗访期间,不安全感与安全感总是交替出现,而恐慌既来自担心暴露真实身份,又来自扮演角色所带来的困惑。
打工遭遇
两顿饭吃仨黑“面团”
晚上7点钟,晚饭时间到了。记者跟随一位打工妹走进一条狭窄的胡同,她指着一座破落的农家院说,这就是我们的宿舍。记者走进去看到,院内杂草丛生,好像很久没收拾过,三间平房,有两间是宿舍,另外一间为厨房。
记者走进其中较大的一间,房间大约有十二三平方米左右,靠窗并排摆放着两张大床,一张单人床摆在屋子中央。屋里空地儿堆放着行李以及成箱的方便面。据一位打工妹介绍,两张床上共睡7个人,单人床则要挤两个人。至于男工,并不住在这里,而是住在记者白天所见的厂房中那间只有两张桌子的屋子里,把两张桌子一拼,就是床了。
当天的晚饭是芹菜馅儿包子,大个儿的黑黑的“面团”堆满了一屉,厨房里苍蝇密集,在已经掀开盖儿的笼屉上方盘旋,时不时在锅里的食物上落脚,但大家似乎已经司空见惯,等记者去拿时,包子已经所剩无几。
记者咬了一口,觉得实在难以下咽,想起进厂时老板娘给记者打的“预防针”:“丑话说在前头,可别嫌饭不好吃,吃多少拿多少,要是吃不了扔了,别让我逮着!都是大米白面,已经不错了!”于是,记者捧着“面团”吃了个精光。
由于白天长时间的体力透支,有些女工深夜回来依然捧着饭缸泡方便面吃,这种“夜宵”对于她们来说是对恢复体力必要的补充。
由于没有足够的铺位,两名记者挤在一个床位上睡觉。头顶上的吊扇发出的巨响让记者一直担心会不会砸下来。入夜后,记者露在衣服外面的部位无一幸免地被蚊子叮了大包。几名女工也痛痒难忍,频频起来开灯。一夜下来,记者感到更加疲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