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
从早到晚如奔命
早上六点起床,许多工人一直要干到夜里一两点钟。
回到宿舍 还得加班
下午,两名记者分别被领到两台缝纫机前,老板指派了一名熟练女工教记者怎样使缝纫机。这名女工简单教了记者使用方法后离开, 并分给了记者一些边角余料。记者就开始在这些布上练习。
记者观察到,这里每名工人都面容疲惫,但手里的活儿依然速度不减,每个人都低头不语,紧张地忙着干活,只有当记者询问时才勉为其难地应答一两句。
在不间断踩3个小时的缝纫机后,大约晚上7点左右,老板宣布可以去吃晚饭了,女工们迅速离开前往住处吃饭。在吃饭的过程中,老板娘告诉记者,晚饭后没有休息时间,吃完饭就赶快回到车间工作。大部分女工都用20分钟左右时间吃完了饭,陆续回到车间继续工作。夜幕降临后,尽管车间开着两顶吊扇,但十多台机器散发的热量、闷热的天气、白炽灯的烘烤依然使整个车间仿佛蒸笼一样。
10点下班 还有人干
晚上10点以后,记者看到每名工人在一天的工作后已经疲惫不堪。这时,有几名女工陆续离开,但仍然有四五名工人在继续工作,大约占到工人数的一半。记者随一名女工前往住处,中途她告诉记者,有许多工人都工作到夜里一两点钟才回来。“说是10点就可以走了,可是那些手慢的,干不完活的,还得继续在那儿干。”她说,如果一名工人干不完她的那部分活儿,老板就会派别人干她的活儿,这样别人就把她的钱挣走了,她挣的就少了。正因为如此,许多工人每晚都要加班加点,甚至到夜里一两点钟。而且每周也没有休息日,天天重复同样的程序。
记者回到住处后看到,大部分女工都在抓紧时间洗衣服、看电视、洗漱。大约夜里12点左右,留在车间工作的女工才陆续回到住处。而有两名女工回到住处后立刻从门口的一个大塑料袋中掏出几捆外形类似于圆筒袜的厚尼龙,剪成一段一段的。她们告诉记者,这是第二天要用的缝袖口的东西。凌晨1点左右,在最后回来的女工洗完衣服后,女工们才开始休息。
记者计算了一下,每个工人至少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个别人可能工作16个小时。
工资
一件活挣一两分
按工序分工,一件活最低1分钱,最高2毛6分钱。
记者在车间看到,每名工人都负责不同的工序。有的工人负责“纳袖”,即把棉花和布片合在一起纳成一只袖子,有的工人负责“纳前身”,有的负责“纳后背”,有的负责“合裉”,即把袖和前身合在一起;其余的为缝合单层里子、轧菱形块、缝衣服口袋、缝纽襻等工序。
记者从一名资格较老的工人处了解到,这些道工序里最低的为每件一分钱,如缝纽襻等;而缝合一个整件的棉服心为2毛6分钱,是最高的,但很少有人能够完成整件的,都是分工序合作完成。
而纳两个袖子为1毛2分钱,纳一个前身上段为7分钱,缝合一件整件的单层里子为1毛7分钱,轧菱形块为2毛5分钱,但这个活儿需要技术熟练的工人来干,记者看到,目前干这道工序的是那名干了3年的“元老”。她告诉记者,不同的工序一般每个人每天要出200到300件左右,那些干得好的,每个月能挣到1100或者1200元,一般的能挣到500元左右。因此,为了多挣钱,他们宁愿每天加班加点工作。
一名女工告诉记者,这还是有活儿干的时候,没活儿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多。“我来的时候没什么活儿干,拿了两个月的230元钱。”
这些棉服心上都缝合着拼音为“shuangyi”的标签,质量特别差,蓬松棉只有薄薄的一层,做工也很粗糙。记者从一位女工处了解到,每件棉服芯成品大概能卖3元钱,而完成一件大约需要十五六道工序,而老板大约支付工人2元工钱,因此,算下来每件净赚1元左右。记者从老板处了解,工人们大概每天能加工出200到300件,大概一个月能生产出6000到7000件。
工人
全是外来打工妹
几乎都是初中文化,一般十七八岁,最大的不过21岁
记者通过和这些打工妹聊天了解到,这家服装厂的十多名工人中,有两人来自于河南,大部分人都来自河北省邯郸的同一个村庄。一个打工妹告诉记者,她们都是通过相互介绍来到这里打工的。她小声地问记者:“你俩多大了?也刚初中毕业吧?”她说,她们几乎都是初中文化水平,一般都只有十七八岁,最大的也不过才21岁,目前,在这里干活时间最长的已有3年,最短的只有1天。坐在记者对面的小女孩,从她的身材、面容可以看出,这个女孩仅仅十四五岁。
记者注意到,厂里的男工做起针线活儿来毫不含糊,但还是会时不时被老板厉声训斥针脚不平。在干活的过程中记者看到,一名女工隔了几个工友,偷偷传话给他:“这只商标你又缝错了!”说完,趁老板不注意,麻利地挑开线头,帮他重新缝合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