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娱乐资讯>>娱乐快评>>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透视当代中国的舞妓群落!
透视当代中国的舞妓群落!
东欧人贩利用世界杯贩卖性奴 4万
肯尼亚妓女对艾滋病毒免疫 免疫力
妓女为买一套房子需要劈开几次腿
东道国卖淫合法 数万妓女涌入德国
“妓女背心”令孙俪《爱如空气》
本店无妓女 在韩国红灯区目睹美女
汉朝军队中的军妓---军妓渊源在中

透视当代中国的舞妓群落!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4-20 18:11:32 来源:西祠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政府对色情娱乐场所的纵容和失控还表现在第四方面,即公款娱乐的势头从来就没有被遏止。据我们六、七年来的不完全调查,在色情娱乐场所私款消费的人数一般不足10%,有90%以上的人是公款消费和变相公款消费。其中,政府公务人员的消费是普遍现象。一类是上级部门到下级部门检查工作被邀请消费,费用又下级部门财政负担。一类是借接待领导为名,自己消费,公款开支。第三类是相同级别行政部门之间“互换式”公
款消费,消费中总是打着“工作”的旗号。第一类公款消费现在成为普遍现象,凡是上级领导检查工作,吃喝之后,重要的就是领导人晚上的娱乐活动安排,包括进歌舞厅消费、洗桑拿浴、按摩等等。请领导及随行人员进歌舞厅,为领导“圈定”小姐,或为领导安排专门的包厢。请领导及身边人员“夜泳”,有专门的小姐陪伴。请领导进足屋接受异性按摩。整个活动中,所有费用一律公款开销。在第二类中,有些行政人员长期公款消费成瘾,只要有接待任务,首先为自己安排一次色情消费的机会。在“这一次”消费中,费用高,时间长,规模大,花样多,所有费用一律在接待费中支付。第三类是政府普通职员之间的一种消费伎俩。看到领导们大肆娱乐消费,自己心馋眼馋,于是便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唱“双簧戏”。
  
  公款进娱乐场所消费除过行政人员外,还有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职工。一般规律是政府工作人员多于企业行政人员,企业行政人员多于事业单位行政人员。领导多于普通干部,普通干部多于普通职工。
  
  全国1996年公款吃喝的统计数字为1000亿元。全国一年公款娱乐的消费是多少呢?根据我们的调查,公款娱乐的数额超过公款吃喝的数额。北方财政状况较好的县一般情况下,每年的接待费在200万元以上,基本规律是100万用来吃喝,100余万用来娱乐消费。南方财政状况好的县一年的接待费超过500万元,其中200万元吃喝,300万元用来娱乐消费。那么,这样算来,全国每年公款娱乐的款额在1000亿元以上。反过来看,有这么多资金在色情娱乐场所流动,等着舞女妓女们去赚,当代中国的色情娱乐业能不繁荣“娼”盛吗?
  
  政府对色情娱乐场所的纵容和失控还表现在第五个方面,重视法律的威慑作用而忽视社会道德的约束力量。政府机构在控制娱乐色情业时过分依凭法律的力量,并且把色情娱乐业看作是应辖范围内的事。但事实上,有关的法律规定(如《社会治安综合条例》)只是笼统地写上“严禁卖淫嫖娼”的字句,更进一步的规定没有。《刑法》中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者,处5 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组织他人卖淫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其中对组织卖淫罪的规定是指以招募、雇佣、强迫、引诱、容留等手段控制多人从事卖淫的行为。规定虽然有震慑作用,但所指的是对形成一定规模的、危害较大的卖淫行为的制裁,而对自卖自身之类的卖淫行为约束力不强。在普通旅店的墙壁上都可以看到政府不允许卖淫嫖娼的告示,但实际上并无执法主体。旅店不能过问旅客的行为,而治安部门又不能每夜都对旅馆的房间进行查访,事实上的卖淫与嫖娼十分猖獗。在娱乐场所的正常营业时间内,有时是无法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互相搂抱算不算违法?是自愿的行为又怎办?在公众场合的流氓猥亵行为是严禁的但在色情娱乐业,异性之间,同性恋者之间这种行为司空见惯,谁又能干涉呢?有时,你指责我这里有卖淫嫖娼行为,我不承认,说是恋人关系、情人关系,是不受法律约束的,你也无法执行。拿不到证据,不堵在床上,法律对色情娱乐业的一些行为无法管束。
  
  法律执行上的这种“空洞效应”在当代中国的法律中非常普遍。那么,法律的这些“空洞”该又什么来填补?我们认为该用道德的力量来填补。
  
  从当代社会发展来看,道德(道义)规范在调节管理关系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所谓道德,一般被理解为人的行为规则,决定着那些涉及人们相互关系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的见解。人的行为以及调节这种行为的规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实际需求的反映,而归根结底是由社会存在、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道德规范不仅制约着人的行为动机,而且预先决定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现象,以及对这些行为的监督方式的评价,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在这里表现得特别明显。
  
  道德本身含有意识形态的因素和实践的因素,道德规范的内容不仅仅限于要求别人遵守行为的既定原则,也要求能适应整个其他社会系统。对于社会现象的道德评价是实现人的内在主观态度的一种方式,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人的利益的印记。

本新闻共12页,当前在第9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作者:  责任编辑:逸飞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郭金主持界大展拳脚 成为“婚姻的捍卫者”(图)
下一篇文章巩汉林夫妇索赔80万 广告侵权激怒两笑星(附图)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