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多数的男人都喜欢那种有气质有女人味道的女人。气质女人并非天生就有的,其实好的气质要时间来培养的,可是究竟要怎样做才能让自己变得有魅力有气质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气质?气质是由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反应出的人格特征,是人格形成的原始材料之一。在新生儿期即有表现:如有的婴儿安静,有的好哭,必然影响其父母或哺育者与婴儿的互动关系,从而影响人格的形成。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上,如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和灵活性等。具体表现为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力的大小、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知觉或思维的快慢等。使个体的全部心理活动呈现独特的色彩。气质与人格的区别在于,人格的形成除以气质、体质等先天禀赋为基础外,社会环境的影响起决定作用;而气质是人格中的先天倾向。
气质是一个古老的心理学问题。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特就提出了4种体液的气质学说。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来自拉丁语—sanguis)、粘液(来自希腊语—phlegma)、黄胆汁(来自希腊语—chole)和黑胆汁(来自希腊语—melanoschole)。四种体液谐调,人就健康,四种体液失调,人就会生病。希波克拉特曾根据哪一种体液在人体内占优势把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多血质的人体液混合比例中血液占优势,胆汁质的人体内黄胆汁占优势,粘液质的人体内粘液占优势,抑郁质的人体内黑胆汁占优势。几世纪以后,罗马医生哈林(Galen)用拉丁语“emperametnum”一词来表示这个概念。
现代心理学对气质的研究影响较大的有:A.H.巴斯和普洛明提出气质的EAs模型,确定三种气质倾向:情绪性,指个体情绪反应的强度;活动性,指个体能量释放的一般水平;交际性,指个体的人际交往特点。A.托马斯和切斯提出儿童气质的九个维度,即活动水平、节律性、主动或退缩、适应性、反应阈限、反应强度、情绪质量、分心程度、注意广度和持久性,并据此划分三种气质类型:易教养型、困难型和缓慢发动型。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四体液学说”,认为气质取决于人体内的四种液体,即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的混合比例,并以何种体液占优势而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这种体液说已不被采纳,但四种气质类型的名称仍得以沿用。 巴甫洛夫认为有四种典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即活泼的、安静的、不可抑制的、弱的,分别与希波克拉底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四种气质类型即四种典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行为表现。
除这四种典型的类型外,还有许多中间类型。巴甫洛夫学派的观点得到后继者的进一步发展,如捷普洛夫和涅贝利岑等主张研究神经系统的各种特性及其判定指标;梅尔林主张探讨神经系统特性与气质的关系,强调神经系统的几种特性的组织是气质产生的基础。还有人将气质归因于体质、内分泌腺或血型的差异,但气质的生理基础仍无法确定。
这就是“气质”(temperament)概念的来源。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孔子从类似气质的角度把人分为“中行”、“狂”、“狷”三类。他认为“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意思是说,“狂者”一类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进取的,他们“志大言大”,言行比较强烈表现于外;属于“狷者”一类的人比较拘谨,因而就“有所谨畏不为”;“中行”一类的人则介乎两者之间,是所谓“依中庸而行”的人。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医学中,曾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把人的某些心理上的个别差异与生理解剖特点联系起来。按阴阳的强弱,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五种类型,每种类型各具有不同的体质形态和气质。又根据五行法则把人分为“金形”、“木形”、“水形”、“火形”和“土形”,也各有不同的肤色、体形和气质特点。这两种分法是互相联系的。作为分类基础的阴阳与近代生理学研究的兴奋和抑制有某些类似之处。
怎样让自己变得有气质,其实你可以从现在开始做起:每天贴着墙壁站直,一定要全身都贴紧,脚跟也是;每天看书,多看古诗词;培养自信的心态、随和的心态、温婉的心态。以上这些既可以培养你的气质,又可以纠正你的走路姿势。
气质是你的修养学识对人性对生活正确的态度一起带来的!言行举止都是学问!建议多读书,长见识,明理智,讲风度,修外表,常微笑,有礼貌!气质是因思想和生活的积累而自然散发的!
气质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并受到人的世界观和性格等的控制。它的特点一般是通过人们处理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显示出来的,并表现出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