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男友早恋,她没敢告诉家里,两个人只是约好,等高考的时候报考同一所大学,至少也要在同一个城市。
老天不支持早恋,这是她日志里的原话。结果那年,第一志愿,两人分都不够。
她家没钱,就只好随了第二志愿,一所二流大学,离家不远。男生家里富裕,最终花钱找关系上了预科,虽然还要再读一年,但毕竟还是一流大学,地处上海,一线城市。
十天半月,两人关系还好,时间久了,问题就出现了。
电话这边,是舒芳每次都要讨论的吃穿住行;电话那边,则是男友提起的花天酒地,什么泡酒吧开party,什么玩微博觅驴友,什么买单反搞街拍。种种新名词,她都不懂。
电话这边,她想谈论婚礼婚纱;电话那边,他却经常讨论别人的妹子,膜拜自己的传奇师兄,一年之内换了三次女友。他的婚姻观,她不敢苟同,但她也不敢直说,怕对方嫌弃,说自己没见过什么世面。
我想,舒芳此时应该是单纯且要强的吧。所以她才那么早就开了微博,写了博客,把自己包装得那么彻底,显得那么老道,甚至不怕别人指点、说笑。
只是当时,她把这种差距转嫁给距离,心想只要两个人经常聊天、沟通、见面,异地恋也是可以成功的。
于是她开始拼命攒钱,为了能买张往返上海的火车票,为了买身名牌,使自己在人群之中不那么扎眼,为了不再接受施舍,喝酒、唱K、旅游时可以偶尔抢先一步付钱。
食堂里5毛钱两个的馒头,3毛钱一两的咸菜,她一周要吃满7天。实在攒不够,她甚至会骗家里,编各种理由说自己要买考研资料,花钱考驾照。
她说,她开始痛恨贫穷。可越是这样,她就越要假装不在乎,至少不让对方觉得,自己是为了钱财,才跟他交往的。
咬着牙,大学三年,舒芳总算挺过去了。
大四开学,正准备给男友打电话,好好跟他商量下毕业后的工作去向,定居何方。某天,男友却赶在她前面打了电话,直接通知她,他已经准备去美国留学了,申请一部分奖学金,剩下的钱家里出。
舒芳问他,他出国了自己怎么办。
他随口一句,说那就让她也跟着一起。
“让我出国,怎么出去,谁来出钱”,舒芳又气又怒,本想一连串回他几句,但话刚到嘴边,就被咽下去了。她觉得,说自己没钱,对方一定会更瞧不起自己。
“好吧,我再想想办法”,平静地说完这句,她挂下电话,蒙着枕头就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