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看完电影我们一般都会来评价一部电影,那么大家看完《道士下山》是一个什么样的感想呢?《道士下山》这部电影究竟如何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就像陈凯歌自己所言:“现在这个环境决定电影不能那么拍了。”《霸王别姬》不适合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的观影和以前有了很大变化,所以我觉得,有些人很奇怪,拿《霸王别姬》说事,这事过去了。人到了另一个事上。当然,事可变,理不变。 《黄金时代》我个人觉得是按照一个好“理”拍得,结果如何?你也不会买账。因为那个事太文学了,太平淡了。
现在,我对国产电影的要求基于三点:原创、影像,如果可能的话,有一些深入的探讨。这要求放到《道士下山》可以得出结论:这片子不差。在大环境下,这部电影是有活力(工业上)、有导演感(人文的观点、镜头语言)、有一些对现实的旁敲侧击的(隐喻部分)。
第一,剧本来自原创小说,自古武侠迷多。这事就挺好看,打打杀杀,情情爱爱。徐浩峰写武侠与陈凯歌拍武侠,不是一回事。保持这个不同很好——多少导演被原著拽进去?拍半天,还是被骂没有传达原著精华?这样的例子很多,老的有陈英雄的《挪威的森林》、未来的有《三体》。为什么要传达原著精华?小说是小说,电影是电影。它们的关系是阳光和植物。这点先不说。
我作为观众期待看到的,是两人对一个事的不同理解,不同才见个性。原著小说写的不算好,陈凯歌的电影大概也就是拍了前面的部分,人物也被集中起来,可以说,陈凯歌给了这个故事更多的隐晦之处:张震那个角色和郭富城那个角色的关系?是不是大家猜测的那样?我个人觉得,不一定。
看懂《道士下山》 究竟谁下山了,
陈凯歌也没有说这块,但一些观众延续了对《霸王别姬》的解读癖好,尤其“大地吹箫,天地交合”这段旁白配上两人在地上翻滚的镜头更加坐实了这种旧观念——这有一个电影情节上的时间差问题——那段旁白和草地翻滚的戏不在一个事情发展线上。我看,就是两个事了。
这次,观众想得太多,还有很多影评人,都带着十几年前的看法,来说现在的事,这理儿就偏了。假设,拍一个女人去菜市场买香蕉,肯定也有问题。这种阴谋论一直发生着。比如影评界为什么非要说这个电影好?说坏就是阴谋?反过来,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