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娱乐生活>电影电视>电影资讯>

《左耳》破两亿票房 给唱衰它的人一记耳光(3)

来源:中网资讯娱乐 时间:2015-05-01 12:04:44

  青春片本就没有“你的青春”,而是要给你“你没有的青春”

  一如所有“专家”说的正确的废话,80、90后,都已进入了生命高压期。既要承担生活的强暴,又没有足够的财富积累对抗世态炎凉。人在逆境时,总会停下脚步,回头看那个没有压力的学生时代。

  不是那时候更美好(除非没参加高考),而是因为那时候更年轻,有更多可能性。神神叨叨的灵异界粉丝,相信人可以“灵魂出窍”,并把这现象称作“星空投射”。

  套用此概念,当我们看青春片时,看到的并非过去的自己(起码我们多数人没让女朋友打过胎),而另一个可能性的自己(多考20分,学金融,没准现在已经走上人生巅峰了啊!)。

  是一次“平行宇宙”式的瞎想,一次神游天外的“星空投射”。可以想见,这次投射会释放很多压力,所以朋友们别害臊,勇敢地去影院贡献票房吧。

  “产品经理”式电影时代

  在搜索输入“青春片”三个字,您会发现在哪怕2014年初,大部分业内人士与媒体评论对青春片还是审慎的态度——它们太难看了,难以长期复制,这波风潮很快就会过去哒。

  但事实证明,所有基于经验做出的悲观判断,都太不符合这个“没有不可能”的时代。《左耳》之后,2015-2016冒着锅气的青春片还有:《栀子花开》《谁的青春不迷茫》《夏有乔木》《泡沫之夏》《致青春2:原来你也在这里》《沙漏》《微微一笑很倾城》等等等等。

  显然这波青春片风潮不会过去,除非所有媒体评论与业内人士真心相信“这波风潮不会过去”,进而一股脑去追随青春片,那这场风潮就快过去了。

  在今天,讨论中国青春片好看/不好看、IP/原创、明星/新人、主流/文艺、年轻/年老、炫富/接地气,已经没有意义,因为那是基于电影文本的讨论,而所有成功/失败的青春片都在向我们证明,吸引观众入场的并不是电影文本,而是一次体验——没看之前它们就已经包围我们了,走进影院,只代表体验的完成。

  早晚有一天,观众可以一边做足疗一边看青春片,并且纸巾免费。中国校园青春片在将来,十有八九会变成流程化、专业化的消费品,从而进入“产品经理导演”时代。各大公司现在从互联网开始找人,应该是不晚的。既然提及“产品经理”,有必要从产品角度考量成绩优秀的校园青春片。

  相比于用什么样的标签、桥段取悦观众,产品的渠道甚至更重要。如下图,原著IP仍然是校园青春电影获得成功的不二法门,而优秀的宣发平台亦有决定性影响——几乎所有获胜的青春片,都来自光线、中影、乐视等几家实力强劲的发行公司;及麦特、影行等明星营销团队。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刘红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