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更多的,还是一个从电影出发的项目,感觉这是制片人方励+导演李玉+主演范冰冰这个组合,在《苹果》的口碑、《观音山》的票房(8000万)到《二次曝光》更多的票房(过亿)三步走之后,希望能够制造的下一次成功。冯唐的小说,只是刚好被这个组合选中了而已。从首周的票房来看,在和创造内地单片票房新纪录的《速度与激情7》同期上映的情况下,《万物生长》一周过亿,当属不过不失。虽然可能没达到片方的预期,但大家对它的后续票房还是有期待——— 谁知道遇上了《左耳》,《万物生长》的第二个周末排片率下滑较多,总票房估计在1.5亿到2亿之间。
所以才会有它和《左耳》的比较。
可《左耳》的电影,更多的是小说原著的衍生品。感觉这是从畅销青春文学出发的项目,只是这项目看准了这两年青春电影热卖的时机而已。所以它三天票房1.9亿的背后,当然有原著作者饶雪漫多年累积之功:这本书畅销多年,号称销量过千万册,冯唐的小说显然没卖这么好。更何况饶雪漫从14岁(1986年)开始写作,早已是青春文学领域的旗手,还制造过“图书影像化”等概念,从学生中海选书模……这些,都是《左耳》电影热卖的基础。换句话说,饶雪漫和郭敬明是一个象限的;巧的是这两位都是四川自贡人,用我同事蒜蒜的说法:两个自贡人左右了一代人的青春口味。
现在这代人已经是影院的主力观众,兑现的时候到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万物生长》和《左耳》的项目气质、票房反响不同,似乎也各可理解。虽然看起来都是讲青春和爱情,但《万物生长》怀的是中年人的旧,所以新加入前述组合的韩庚虽然粉丝众多,但对票房的拉动有限——— 韩庚的年轻粉丝很难跟这部电影有情感共鸣,纯靠偶像号召力的票房效应不大能上去,更何况中国电影市场早已一次次地证明中国几乎没有一定卖座的明星。
而《左耳》怀的是年轻人的旧,它那青春的阵容里,新一代明星的粉丝年龄跟这电影的目标观众年龄段重合度很高,两者共振,就产生了拍给真正年轻人看的青春片的票房效应。大概也因此,这部电影在质量上遭受的批评比《万物生长》更严重——— 但未必更多,因为多数会觉得《左耳》有严重问题的观众(比如那些真的花钱买票看了《万物生长》并且批评它的观众),根本就不会去买《左耳》的票吧?
当然,任何事后诸葛亮都是纸老虎。不知道《左耳》在接下来文艺片众多的五一档期,能否靠青春的粉丝力量继续坚挺?祝所有电影人都赚钱开心,虽然那一定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