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牌面有保证,但《左耳》的宣传很聪明
《左耳》和《万物生长》在市场上的表现多少让广州金逸珠江院线市场负责人谢世明感到惊讶。论牌面,《万物生长》明显要胜于《左耳》。《左耳》这部小说并没有《匆匆那年》、《致青春》那么畅销和红火,且欧豪、陈都灵、马思纯、胡夏、杨洋、段博文、关晓彤这样的演员阵容知名度也远不及范冰冰、韩庚,辨识度高的苏有朋这次是做导演,《左耳》的影像品质也难与“冯唐+李玉”这样的组合抗衡……
《万物生长》上映后票房表现不如预期,不少评论则认为与《速激7》的火爆有关,但谢世明则不怎么认为,“应该还是跟《万物生长》不是那么商业化有关系,李玉还是比较文艺的导演,电影摄影风格很讲究,不像青春片随便拍,《左耳》在内容上可能更契合年轻人的主流市场。”他还提到,从两片的发行团队看,还是《左耳》的团队光线影业更擅长。广州金逸院线维家思影城总经理黄小姐也赞同,“宣传蛮拼的,《左耳》主打就是校园的宣传,在大专院校做推广、做发布会,特别有针对性。”
北京首都电影院副总经理于超也特别提及到《左耳》的宣传发行,“这次他们没有像常规路数,到很多城市做路演,更多主创的精力集中在校园这些针对性比较强的渠道。这对影片和影片观众的定位,还是比较直接的。整个发行策略也是。”另外,《左耳》也没有在上映前夕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做试映,反倒在二三线城市如东莞这些地区做校园放映。于超对此分析道:“其实一线城市做不做宣传观众对它的关注都不会太低,因为信息渠道比较广。二三线城市则不一样。我参与过几次二线城市明星活动,现场热烈程度比一线城市高许多。”
《左耳》青春印记不在有界限 谁更给力缅怀
看票房
饶雪漫和郭敬明是一个象限的,两个自贡人左右了一代人的青春口味。这代人已经是影院的主力观众,兑现的时候到了。
《万物生长》怀的是中年人的旧,韩庚的年轻粉丝很难跟这部电影有情感共鸣;《左耳》怀的是年轻人的旧,新一代明星的粉丝年龄跟这电影的目标观众年龄段重合度很高。
拿《左耳》和《万物生长》比,可能不公平
或者反过来说,拿《万物生长》和《左耳》比,对前者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