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其实经常都会进行暗示,有时是自我暗示,有时是暗示他人,有时是接受他人的暗示。心理学上的催眠,实质上就是一种暗示,催眠师通过语言将被催眠者引导至潜意识开放的状态下,将可以帮助被催眠者达成改变的观念植入于他的潜意识,以达到帮助被催眠者改变行为习惯、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
暗示效应也可应用于运动员的训练上,教练暗示运动员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按往常的发挥即可,运动员也接受了教练的暗示,表现出不错的成绩。曾经有一个朋友跟我说,公司体检验血的时候,他都会挑那些慈眉病善目的医生那行来排队,而那些看一眼就比较凶的医生,就算没人排除他也不会过去的,他认为,看起来比较好相处的医生,扎起针也会厚道一些。
暗示效应的结果无法预料,既有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也有可能朝着消极的方向发展。如果人们暗暗告诉自己,漂亮的护士姐姐扎起针会比较温柔,动作比较轻,自然痛感也就会少一些了。那么,真的是漂亮的护士给他们打针时,正正符合了他们的暗示,就显得不痛了。但是,暗示也会有双重性,如果我坚信漂亮的护士因为自己比较漂亮,在实操练习的过程中肯定没那么认真,其技术并不娴熟,比不上一些相貌一般的但很勤奋的护士。说不定,一看到漂亮的护士,立刻就心中害怕,疼痛比起以往还重了几分。
【痛觉,因人而异】
痛觉是有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感觉,是有机体内部的警戒系统,能引起防御性反应,它具有保护作用,具有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但是强烈的疼痛会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甚至休克。
人的痛觉或痛的反应有较大的个体差别,有人的痛觉感受性较低,能够承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比如刚出生的宝宝,即使被针刺出血,仍然没有任何不愉快的表现(格茨米尔的报告)。而有人的痛觉感受性较高,被轻轻拍了一下,都说是疼痛无比的。如果仅从痛觉的角度去分析,那护士漂亮与否也没有重要的影响,我是不怕痛的,就自然不觉得痛,若我是怕痛,就算是貌美如花的护士姐姐,那我也还是不得不喊疼的。
如此说来,如果你既是一个相貌协会的成员,又相信安慰剂的作用,也极易受暗示,并且还不怕痛,那么,一个漂亮的护士的确会让你忽略打针带来的疼痛。但如果你是一个不以貌取人,不相信安慰剂,又不容易接受暗示,且痛感十分明显的人,例如我,那再漂亮的护士也对我无用啦,还是给我一个技术流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