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詹姆斯-巴拉迪是一位坐轮椅坐了30多年的行动不便者。但这并没有束缚了他,在未事先规划路线的情况下,他开启了自己的环球之旅。
旅途一直都很顺利,直至他来到了中国……以下是他对自己“醉人的”中国之行描述:
在过去11个月里,我和女友走过了很多国家,去到过巴西、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美国、日本和韩国,到目前为止,旅程畅通无阻。在到达下一站前,我们都不会事先做准备,搜索当地可供轮椅通行的便利设施,我们只是享受这种轮椅上的旅行。
如果遇到楼梯,我便跳下来用手和膝盖爬着上楼,然后再坐回轮椅就好了。我女朋友会在后面抬着轮椅。听起来似乎很麻烦,但对我们来说就是很普通的一件事——小麻烦而已。
我这样坐着轮椅在英国呆了32年了,我曾以为完全能像背包客那样去任何地方了。当然,那是我到中国之前的想法。
好消息是,在开往北京的火车上,我望向窗外,发现大多数中国城市都很平坦。要知道,在背着一年旅行供给的情况下,我会尽可能避开一切陡峭的山地。
当我们下火车后,好消息就戛然而止了。对我来说,在北京、上海、西安、深圳等城市里,一个人坐在轮椅上完成最基本的任务,就像是在《饥饿游戏》里拼命一样艰难。
“这里的驾驶文化非常野蛮”,詹姆斯说。
就拿过马路来说,哪怕是在一条背街小巷过马路也可能意味着生死考验。
这些城市的驾驶文化是我见过最激进的。这里的司机开起车来完全不用手势或眼神尝试与行人接触,并且是有意把视线转往别处。交通信号灯基本没有存在的意义,看起来也没人使用指示灯。
大多数行人成群结队地过马路,想必是抱着“人多力量大”的心态。轮椅很难融入混乱的人群,我还必须学会留意面前的胳膊肘,以免自己被人挤入驶来的车流中。若是行人的胳膊肘离我的轮子太近,他们就得当心自己可能被轮椅碾碎脚趾,折断脚腕。
在我到过的所有(中国的)城市里,人们在过马路问题上存有的这种物竞天择般的意识,似乎都已根深蒂固。在火车站,冲在电梯队伍最前端的是售票员。在市场里,讨价还价最凶的是那些最有钱的人。马路上,最能横冲直撞的是那些个头最大的车。所以,为什么不能等一等,尽量避免危险地过马路呢?不这样做是有充足理由的。中国的大多数城市主干道两旁都竖立着大铁围栏,爬过去是不可能的,行人只好走天桥和地下通道。天桥和地下通道往往有楼梯,那些有电梯的天桥和地下通道,要么坏了,要么有钥匙才能运行,而我到处也没能找到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