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远距离射杀敌方的利器,在冷兵器时代,弓无疑得排第一。明朝人茅元仪在《武备志》中说:“弓者,器之首也。故言武事者,首曰弓矢。”而在现代的热兵器时代,轻武器家族中最有效率的,恐怕就是枪了,而枪中之王,则非狙击枪莫属。
狙击枪的作用很大,使用范围很广,在军事冲突、反恐斗争和人质劫持上,狙击枪常常能立下四两拨千斤的奇功。
最远距离射杀2002年,在美军阿富汗的巨蟒行动中,一个加拿大狙击手使用TAC-50狙击枪在2430米远的距离上成功击毙了一名敌人,一举创下了当时最远狙击距离的世界纪录。
2430米!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距离,要知道,普通士兵在练习射击的时候,多在100米的靶位上进行,而就算在100米的距离上,要想用普通步枪打出5个10环,也是很不容易的。2430米,这相当于24个足球场连在一起的长度,光子弹就得飞行将近4秒钟的时间,这么远的距离,甭想依靠肉眼,必须借助瞄准镜。
枪管——狙击枪的灵魂
几百年前,没有“狙击”这个词,那时候的枪准确度低,体型笨重。直到后来,有人发明了来福枪,来福枪的特点就是在枪膛里刻上螺旋纹(又叫膛线),射击的时候,爆炸的火药迫使子弹高速旋转着离开枪口,如此,旋转的子弹在空气中飞行得更加稳定,这是武器射击精度上的极大进步。
到现在,除了一些散弹枪外,绝大多数枪的枪膛内都刻有膛线。
跟普通步枪相比,狙击枪膛线的精密程度直接决定了射击的精准度,对膛线的加工要求极高,丁点儿的偏差,就会带来很大的射击误差。
还有,持续射击产生的高温与膨胀,会使枪管发热变形,这无疑又会极大地影响精确度,如何克服?这需要在材料科学上狠下功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枪管的制造绝对是一大挑战,不断地考验着狙击枪的各大生产厂商。
枪管中的膛线
瞄准镜——狙击枪的眼睛
狙击枪若没有配备瞄准镜,它就跟一般步枪没多大区别了。仅仅依靠传统的机械瞄准,也就是三点一线原理来瞄准,狙击手很难击中千米外的目标。把瞄准镜说成是狙击枪的眼睛一点也不为过,高倍率瞄准镜一下子能把千米外的目标拉到眼前,你甚至能看清目标眼珠子的转动。瞄准镜让狙击枪如虎添翼,让狙击手可以自由选择高价值目标,比如敌方的高级军官和将领。在战场上,有的将军会穿着小兵的衣服,这并不是他们平易近人,而是他们在恐惧,恐惧远处幽灵般的狙击手正在通过瞄准镜盯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