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社会万象>社会追踪>

中国电推进卫星首次亮相 技术水平超欧美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5-22 18:04:02

  电力推进因为可以长时间在轨工作等优势,已经成为目前主要国家在长寿命航天器研制方面争夺的“制高点”。我国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型号多种推力的电推进器,但研制完全采用电力推进的航天器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远不止先进的推进器一个,全电推卫星的控制技术也与普通卫星有很大区别,负责的多。

  日前,据媒体报道称,我国已经初步掌握了全电推卫星控制能力,很快可能将开始进行此类卫星的工程研制。

  经过为期两年科研攻关,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2所电推进平台控制系统一体化设计方案新鲜出炉。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初步掌握电推进卫星GNC(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我国在电推进卫星理论研究与工程设计工作中取得重要进展。

全电推卫星设想图

  如何在“卫星大脑”GNC系统的操控下帮助电推进航天器进行轨道转移、精确入轨以及在轨控制是世界性难题。“与传统的化学推进航天器相比,全电推给航天器的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带来颠覆性改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2所研发中心副主任汤亮说。

  以通信卫星变轨为例。在发射成功之后,通信卫星要从近地点200公里转移到距离地球3.6万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在化学推进器的作用下,这一过程卫星只需要5次运行轨迹修正、历时7天左右时间就可以完成。

  而在电推进技术应用之后,卫星在变轨过程中姿态、运行轨迹需要进行不间断修正,直至变轨完成,在推力作用下,这一过程需要历时180天。

我国电推系统实验设备

  “目前,国际卫星市场上的通信卫星中超过50%采用混合动力,即包括常规化学燃料和电推进系统;另外40%以上采用常规化学推进剂。通信卫星之外的其他类型卫星,则极少采用电推进技术。”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上,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特种推进技术研究室主任张天平向与会的学界、业内专家介绍说。

  相较化学剂推进,电推进的最大优势是节省推进剂,从而增加有效载荷、降低发射重量、延长卫星工作寿命。

  “现在国内产品的基本性能和欧美国家相当,但从研制出样机到最后工程应用时间较长,国外已经大量成熟应用,我国现在才开始。”张天平说,电推进技术将大大提升中国在国际卫星市场的地位。特别在具有成本优势的情况下,促进中国航天事业自“科研型”向“市场型”的转变。

  竞争优势不明显

  选用中国卫星产品的国家,一方面出于友好关系,同时对通信卫星的容量要求不高,中国产品的通信能力能够满足需求。再者,中国采取微利模式,同性能产品具有价格优势。

  闵长宁分析称,目前国际市场上受欢迎的还是混合电推进技术的卫星,“通信卫星空间转移轨道时用化学推进剂,进入静止轨道后改用电推进,这能节省几百公斤的重量。全电推进的市场还不好,全电推进卫星转移轨道需要半年时间,影响卫星的运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