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广泛
在2012年10月14日成功发射的“实践9号”上,中国用两种电推进技术进行了在轨飞行测试。作为中国卫星通信主要开拓者之一,总参通讯部原副部长、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主席杨千里说:“如果我们的卫星有了电推进技术,就相当于多了一重保险 ,并能节约一些燃料,别国就会愿意购买。”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过自筹资金,于2010年确定在“东方红3B卫星平台”上进行电推进技术应用实施。所谓的“东方红3B”卫星平台,是基于这一平台系统,有一系列的卫星。
全电推卫星设想图
自2000年开始,世界领域内卫星电推进技术和应用已进入扩展阶段。现在在轨的混合电推进动力的通信卫星超过百颗,未来两年,全电推进动力的卫星也要相继升空,美国、欧洲即将进入全电推进时代。
目前在研发的“东方红5号”对电推进发动机的要求是:工作总累计时间超过4.2万小时,开关机次数超过1.2万次。而美国的离子电推进系统地面试验寿命已超过5万小时。
在中国未来的空间电推进技术应用中,近地小行星探测、远深空探测、载人深空探测、空间太阳能电站轨道维持等都将是它的用武之地。
全电推卫星虽然在通信卫星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但对于军事用途却价值巨大。
有了这一技术,可以大大延长卫星在轨时间,对于导弹预警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导航卫星等需要长时间在轨的卫星来说,这一技术的价值不言而喻。而且在减少卫星携带的燃料后,还可以有更多的空间搭载更大更重的星载设备,也可提高卫星的实际效能。正是因为这一原因,目前各国都在积极研制新型的全电推卫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