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网站4月16日发表题为《普京仍是我们的可怕邻居》的文章称,战争会暴露平时被掩盖的东西。这也包括欧盟在紧要关头的软弱、大西洋联盟的不确定性和美国朝着太平洋的转向,但也尤其包括欧洲人凶险但又逃不掉的与俄罗斯的相邻。
今天没人能了解对莫斯科的这位强人来说什么时候才算是足够了,或者他会在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加大投入力度。像迄今为止的那样触碰核武器的边缘,还是会像他暗示的那样超出这个界线,也没人能回答如何才能再恢复东西双方都承认的边界、合法利益和相互担保安全的状态。

彩排仪式上的T-14新型主战坦克
理智和经验不允许人们将克里姆林宫在东乌克兰的“混合战争”(包括俄罗斯在道义和经济上的自残)理解成最终的决定因素。尽管如此,一种动力已经被释放出来,而且很快将不再有人能控制这一动力。
尽管从能源市场到国际银行体系、从毒品走私、恐怖主义到遏制核规定的违反者等方面并不乏要求共同管理的共同点,但是总体氛围仍旧冰冷。在冷战结束之后似乎有希望建立的“美国制造”的自由世界秩序现在只剩下碎片。
彩排上的新型自行榴弹炮,据称可能是单管版的“联盟”火炮
不久前,在与克里姆林宫关系密切的一个基金会邀请下,俄方在索契举行了一次国际会议,普京担当东道主,当时其谨慎选择的口号是:“要么新秩序,要么没秩序!”
对美国的怒火、过去20年来受到的伤害、陷入停顿的现代化、北大西洋联盟的扩大—所有这一切占据了主导。普京毫不掩盖俄罗斯的难以预计性—不仅仅是在乌克兰问题上。
就像历史上温斯顿·丘吉尔在英国下院深入探讨的那样,俄罗斯又成了一个包裹在黑暗当中的谜。
和任何时候一样,克里姆林宫是个需要单独考虑的世界。以前的西方领导人向莫斯科沙皇缴纳保护费,往往是以银器的形式,其中大多在经历各种危机和灾难之后被克里姆林宫和圣彼得堡的博物馆收藏—只要它们没被苏联变卖。保持不变的是沙皇(不管新旧)对西方不能太过低于俄罗斯的要求—不管是在领土上还是军事上,不管是文化上还是政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