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潜艇风暴》(1981年,导演沃尔夫冈·彼得森)——第二次世界大战
有些战争片似乎只要换上一套新的二战军服就得赢得满堂喝彩。《潜艇风暴》却剑走偏锋,给观众带来了惊喜!它带有一种坚定不移的高贵品质。实际上,任何关于1950年代的水下题材电影都没有给人们带来多少惊喜。影片中有一个顽固的船长(乔根·普罗斯诺饰演)受困于政治官僚主义与强硬高层之间的矛盾之中。还有一位在轮机舱中怒目而视的人物(欧文·赖德饰演),在危机中他先是“垮掉”了,接下来又表现得非常英勇。影片是一场捉迷藏似的战斗,充满了恐怖的气氛,还主人公还对敌方的勇气充满了敬佩。影片的新颖之处在于,它是从德国人的视角来观察战争的。
《潜艇风暴》极为激动人心,它在2个半小时的情节发展中一直保持着紧张气氛。它谨慎地强调了影片中英勇行为的毫无价值之处。当然,这部电影也给美国人上了一课,德国人并不像洪水猛兽一样。它要表明的是,即使在邪恶集团中也存在着好人。
5、《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下文字引自理查德·希克(Richard Schickel)在《时代》周刊上发表的评论:“奥马哈登陆日:晕船的士兵一登陆便开始遭到屠杀,有些人爬到山坡的另一面躲开炮火的攻击,身背包裹的士兵有的被淹死了。冲向海边的浪花混杂着被害士兵的鲜血,一片鲜红。有些人中蜷缩在狭窄的海滩一隅,可怜地躲在遮蔽物后面。所有人的命运都没有区别。

无论生死,全凭机遇,这与生存策略毫无关系。斯皮尔伯格的手持摄影机将我们带到了一片混乱环境之中,他超强的剪辑能力为观众创造出了一种零零碎碎、状似马塞克一般的恐惧感。在这部影片中,士兵所见即观众所见,腹部受伤,随处可见的闪光和碎片,响亮的枪击声,随意的渲染,蹒跚地士兵拖着受伤的手臂,他们在与随处可见的死亡做着顽强的抗争。这可能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制作场面,部分原因是它对细节描述是如此狂热,另外的原因是它的动作场面如此浓缩,影片几乎让观众一直处于恐惧之中,并且这恐惧延续的时间非常长,残酷地出现了二十多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