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尊:我和同学们被炮声惊起……今年98岁的赵德尊老人,离休前是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领导,是个地地道道的沈阳人。
据赵德尊回忆,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他还在沈阳第三高中学习。暑期过后,由于学费没有着落,只好等着母亲回家变卖土地,因此,推迟入学近半个多月时间。这是个人家庭的小困难,而更大的灾难,则是“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当夜,赵德尊和同学们被炮声惊起,到院中看到炮火从火车站(即沈阳日本租界地)发射出来,划过夜空,袭击北大营东北军驻地。第二天,学校停课,沈阳沦陷。此后,东北逐步沦亡,赵德尊即回到在沈阳北关租房的住处。以后在街头又亲见日本巡逻兵,围追强奸3人。在房东家住宿的两名女同学,也受到日本兵的欺侮,日军来后屋里一片哭声。那时年轻的赵德尊,怒火中烧,悲愤异常!10月初,接到住北平(北京)皮库胡同东北难民收容所同学康国钧的来信后,便在皇姑屯车站扒上火车,到了北平皮库胡同东北难民收容所,这就是东北中学的前身。当时赵德尊被分配到高二班,班上共有三、四十名同学,1933年夏毕业。
赵德尊回忆说,那时唱的歌曲是“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杀人放火真是凶……”这歌曲确实代表了东北人民当时的悲愤心情!
后来,赵德尊积极投身于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新时期他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贡献。
赵德尊的许多同学都在革命中牺牲了,回想过去,赵德尊说:“直到现在,每当想起那些牺牲的人心里还是很难过。”
据记者了解,赵德尊1913年3月出生在辽中县一个贫苦家庭。1928年小学毕业后,先后考入沈阳第二初级中学、沈阳第三高级中学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到北平进东北中学学习。1933年夏进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学习,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和1935年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任中共清华大学左联支部书记。1936年3月在参加反抗国民党反动派镇压学生的爱国活动中被捕,在被关押北平陆军监狱期间,创办革命刊物《牢狱之光》,后被党组织营救出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