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过了20多天,家里储存的粮食越来越少,为了维持日常生活,百姓也需要采购生活必需品。于是,街上逐渐开始有一些大胆的小商贩出来做生意。马天牧说:“这时在大街上到处可见日本兵来回走动,对过往的行人进行搜身、检查。大概过了半年左右,学校开始上课了,但改了名字,课本也一律更换,还派来了日本教官,增添日语课。”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一曲让人肝肠寸断的《松花江上》蕴藏着中华儿女奋起抗争的力量。然而,对于今年已经90岁的马天牧老人来说,歌曲还浸染着三位挚友的鲜血——“九·一八”事变后,他们因为传唱这首歌而被敌人逮捕,受尽酷刑……“九·一八”事变后,马天牧和许多父老乡亲一样开始了在日军统治下的屈辱生活。马天牧说:“那时每当日军打了胜仗,他们就强迫我们搞‘庆祝活动’。我有一个叫史尚华的老师,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回到沈阳教书。在一次‘庆祝活动’中,日本人逼我们唱‘伪满国歌’,我的老师想到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难以抑制地哽咽起来。没想到日本人看见了,就抓走了老师。他在狱中受尽酷刑后,被残忍地杀害了。”见习记者 张娇岩杨大群:孩子们在铁路旁玩被刺刀挑死80年前日军的暴行永远存留在记忆中——着名的军旅作家杨大群是“九·一八”事变见证者,在他脑海中,80年前日军的暴行令他挥之不去。杨大群清晰地记得,他年幼时,自己的家就在大辽河边上,距离一座铁路桥很近,经过这里的奉山铁路,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前后日本侵略中国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运输通道。当时,日军守备队把守得很严。
杨大群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他所住的村里有人要过辽河铁桥,日军守备队发现了就恶狠狠地当场把人踢下河里淹死……杨大群还很痛苦地回忆了这样一件事,有8个10多岁的孩子从挺远的地方来到铁路看火车。他们听说火车开来时,轧得钢轨嘎巴嘎巴响,便跪在铁路上听响动,结果被日军守备队抓住了。日本鬼子说他们是敌人的探子,将他们活活地用刺刀挑死了,脑袋割下来挂在电线杆子上示众。
杨大群表示,东北被日本人占领了,许多孩子开始被迫接受奴化教育,当时日本侵略者的奴化教育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后来,杨大群在一个生产弹药的日本军工厂里面干活,发现有几个工人整天戴着脚镣,只有到干活的时候才打开,他们的旁边还总有日本兵持枪监视。但这些人趁日本兵不注意时总会告诉周围工人,让大家要记着,这些子弹其实都是用来杀害中国同胞的。后来,杨大群才知道这些人的身份,他们都是来自关内的抗战人士。这些难忘往事,一直撞击着杨大群的心,促使他动笔揭露日寇的暴行。 。
由于杨大群经历过“九·一八”事变那段岁月,他对日本军国主义有刻骨铭心的仇恨,因此他在创作中很热衷写抗战题材的小说。有关东北抗战等方面的史料他也珍藏了七八千本,有些还十分罕见。杨大群对记者说:“我对童年时期的那段痛苦经历记忆犹新,也特别难忘。”为了搜集这些资料,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杨大群在抗战题材上的创作热情、写作毅力非一般人可比,他几十年来已写出31部长篇小说。目前,他的第32部长篇小说也已出版,所发表的作品总字数已接近2000万字。其中他所着的长篇小说《关东江河》三部曲、《“九·一八”风云》、《义勇军崛起》、《傀儡帝登基》、《黑龙江怒吼》、《长白山涛声》、《“八·一五”光复》、《关东演义》、《义勇军演义》等都为读者所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