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我们攫取了枣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和尚寺村的抗战经历,以及宁阳当地流传的几首抗战民谣和一位昆嵛山抗日烈士的故事作为本期“人文齐鲁”的主打,来纪念中国人民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和尚寺村的前世今生和尚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全村不足500人,村庄相对比较封闭,没有多少人了解它,也很少有人到过这里,然而,在七十多年前,这里却发生了一件令鲁南人们震惊的“和尚寺惨案”。值此抗战胜利65周年之际,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寻访发生在这个村庄里一些不为人知的往事。和尚寺村位于枣庄市薛城区张范镇南3公里,地处群山丘陵之间的山坳中,整个村落建在山的半腰。关于村庄的来历正像一首歌谣唱的那样:“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寺庙旁边的村庄就叫做“和尚寺村”,每逢初一、十五,各路香客都云集到这里烧香拜佛,于是这个村庄就被人叫做“老和尚寺”。当我来到和尚寺村寻访旧事时,在村中一位热心人士的带领下来到了村南山上的古庙旧址,村里人习惯地把这里称为庙框子。古庙已经荡然无存,只有基址尚在,透过杂草丛生的地面,依稀可见庙宇的台阶、地砖和柱础石。
惨无人道的和尚寺惨案1938年春,日军占领枣庄后,四处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地处山坳中的和尚寺村也没能幸免于难,就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日军对1000多百姓狂轰滥炸,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和尚寺惨案”,很多八十多岁的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惨状还连说——那真是叫没有人性啊,太惨了、太惨了……日军攻破滕县侵占枣庄后,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烧杀奸淫,无恶不作。为躲避日军的兽行,枣庄市中、峄城一带的老百姓扶老携幼,四处逃荒避难。日军攻破滕县之后,向台儿庄方向进发,就在他们前进的过程中,在和尚寺的东边遇到了国民党军队的阻击。据今年82岁的刘明臣老人回忆:1938年3月19日,日军矶谷部队一部向永安方向进攻,在薄板泉和放马场遭到国民党军队于学忠部的反击。双方一开火,附近村庄的老百姓惶恐不安,一些好事的人还谣传日军要用坦克炸平他们的房屋,一千多名村民纷纷扶老携幼,牵着牛羊,带着干粮潮水般地涌向锅齐山南的和尚寺村。
和尚寺村群山环抱,逃难的百姓认为这里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到了下午,在山上蛰伏一天的逃难百姓,惊魂稍定,便把这里当做暂时的安身之所,他们像赶集一样聚集在小小的和尚寺村,村头、墙角、围子内外、炮楼上下全部是逃荒的人群。到了晚上,在露地上,有的一家人围在一起忙着生火提水做饭;有的拿出带来的干粮充饥;有的忙着喂牲口……由于没有生活着落,很多人吃了点饭后没有睡觉就围在一起商讨第二天将逃荒到哪里去。夜渐渐深了,喧闹的人群也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