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华背伤员勇敢突围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受到了一位叫李亚龙的青年的崇敬,后来和她结为终生伴侣。
张道华没有躺在特等残废军人的功劳上,在四川荣军疗养院,她坚持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领导过一批残废军人办工厂自食其力;她学会了按摩技术,为许多病人解除痛苦,她不停地奋斗着。现今她和李亚龙已是子孙满堂,在四川欢度晚年。
50年过去了,原一八○师司政机关的参谋干事们一直还记着突围路上的这一段经历,每念起那个双目失明的女同志时,都十分感慨。1995年,我在北京编写一八○师战史时,当时救助张道华的张杰、孟伟哉等战友都提到这件事,我很受感动,把它记述在“二梯队突围记”一文中。但他们当年也没有问那个女同志叫什么名字,为此,孟伟哉(当时已任中国文联秘书长)还专门在成都晚报上写了两篇短文,记述了一八○师战友在突围路上援救张道华的经过,目的是想将那段令人难忘的战友深情,用文字保留下来。不久,张道华的家人看到了孟伟哉的文章,当她的孩子读这篇文章时,张道华激动得不能自已,40多年来,她心中悬着的一件事,终于有了着落,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救命恩人。
当年突围路上紧张的空气,谁也顾不得问谁的姓名,回国后,张道华也曾四处打听救扶她冲出包围圈的同志,但未记清部队的详细番号和人名,始终未能如愿。她在国内给工厂学校机关作报告时,当人们问起救她的人是谁时,她无法答复。她感到说不出的遗憾和愧疚。
从孟伟哉的文章中得知那几位负责救她的恩人仍健在时,她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让自己的子女写了一封长信,将40多年蕴积的感情全部喷泻到那封信上,她盼望着能和恩人们相见,虽然她什么也看不见了,但她要用手和心去认识自己的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