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已是5月25日夜半时分,张道华因疼痛难忍又昏迷过去。当她再次醒来时,天下起大雨,她被泡在泥水里,她思考面临的处境,下决心向北爬,坚决要回到同志们中间,但是她双目已失明,辨不清山路,她知道,敌人坦克夜间不会到公路上来的,我们的大部队是沿着公路后撤的,她决定沿着公路路面行进,说不定还能碰上自己的部队。她忍着痛向北爬行了约两个小时,突然听到后面叽哩呱啦的叫声,可能是美国兵在搜索,她立即滚到路边的排水沟中装死。美国兵走来用脚踹她的身子,并将她身子翻过来,她浑身是泥满腹是血,分不清她是死人还是活人,也看不出是女人还是男人,敌兵用枪托在她身上乱打了一阵,她忍着巨痛不吭一声,美国兵认定是一具尸体就走了。由于伤痛再加上敌兵的重打,张道华又昏过去了。当她再次醒来时,四周除了淅淅沥沥的雨声便是一片静寂,她又立即爬行,决心爬回去,但由于敌兵枪托的重打,她全身疼痛,浑身已没有一点儿力气,她使出全身的劲向前爬行时,忽然身子一歪,跌进路旁的一条沟壕里,上下不得,她绝望了。突然,传来了中国人说话的声音,她就立即使劲地喊了起来。是时,一八○师二梯队负责人师直属政治处主任王逸民(现离休在合肥十二军干休所)和一八○师司令部军务科长张杰(现离休在北京海军干休所)带领的一八○师第二梯队经过一夜突围来到这里,听到喊声,张杰立即命令军务参谋高志新过去看看。这时二梯队二中队(师政治部机关)的队伍正走到这里,政治部的干事们听到喊声立即围了过去,很快从沟里扶起张道华,给她重新包扎了伤口,同志们都争先恐后提出背着她走,张道华知道突围的部队已经断粮好几天,她坚决拒绝背,只要有人扶着她走就可以了。
1995年我在北京编写一八○师回忆录时,孟伟哉(五次战役中我负责编辑一八○师《战士生活报》,当时孟是助理编辑)告诉我:“王逸民主任答应了张道华的要求,他指定师保卫科干事齐富荣(现离休在合肥军分区干休所)具体负责张道华的安全突围,政治部的干事曲文亨、张仲安和他也都扶过张道华行军。不多时天已拂晓,突围队伍已到达马平里,这里是六十军后勤兵站所在地,敌人于前一天已经占领过这个镇子,到处是废墟和血腥味,突围队伍虽然已经到达预定的突围目的地,但还没有走出包围圈。于是,王逸民和张杰又命令部队稍事休息后继续北移。上了一座山再往前走几公里,忽然见到了我军一七九师五三六团的部队,他们正在修筑阻击阵地。同志们兴奋异常,终于走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但还没有脱离敌人的远程炮火的封锁线,突围部队必须继续北进。行军中,遇到了三分院前来寻找张道华的同志,来人声称:是张道华小组掉队的那位伤员艰难地回到医院报告了张道华的情况后,院领导又派他们前来寻找张道华的;自她头一天晚上因寻找掉队的伤员而脱离大部队后,院领导特别着急,张进锡院长亲自返回来寻找张道华时,不幸在炮火轰炸中牺牲了。张道华听后悲痛不已,泣不成声。
张道华双目失明仍顽强地坚持突围的事迹在部队中很快传开了,受到了人们的敬仰。她不久就回到祖国,在医院疗养期间又积极工作。1952年12月,她被选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人员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北京、西安、成都、重庆等地向工人、农民、学生、机关干部作报告,用耳闻目睹的事实控诉侵略者的凶残,宣传志愿军英勇无畏的斗争事迹。1953年她又光荣地出席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毛泽东握着张道华的手说:“你就是那位被敌人子弹打伤了眼双目失明爬回部队的女同志吧,好样的,好样的!”邓小平、陈毅先后也与张道华握手,充满感情地说:“你为祖国人民争了光,也为我们四川人民争了光,谢谢你,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