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在中国最早说出这句话的是我国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他一度主张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并且他点名过的地方大都发生了地震。
1951年11月,联合国实施对华禁运,随后中苏两国签订了50个大企业的援华协定,到1953年苏联援建项目达到141项,后来又增加到156项,这就是后来人们俗称的“156工程”。
李四光
“156工程”为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也带动了一个门类的科学,地震学的研究和发展。“156工程”大多是重工业项目,对于防震方面的要求很高。然而在当时中国地震工作的基础相当薄弱,资料也不健全,虽然在中国科学院设立了地震台站等地震工作机构,但是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地震观测,现场考察和人才培训根本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人员和机构都比较分散。为了改变这个状况,1953年底,周恩来亲自指示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下设历史、建筑、地质、地震四个组,它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国家计委审核重大项目提供咨询,地震工作委员会的正副主任是大名鼎鼎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和地理气象学家竺可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