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蒋介石“抗战到底”的“底”: 为何发生三次剧变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11 19:59:45

  讲话中,蒋介石对抗战到底之“底”作了新的解释。他说:所谓“抗战到底”究竟是怎么讲呢?我们抗战的目的,如何乃能达成?我们抗战的目的,率而言之,就是要与欧洲战争-世界战争同时结束,亦即是中日问题要与世界问题同时解决。我在五中全会说明抗战到底,要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是根据以中国为基准的说法。若以整个国际范围来论断中日战争的归趋,就一定要坚持到世界战争同时结束,乃有真正的解决。

  他强调:“如果那一个国家想单独调停或想藉此谋他一国的利益,不论出于何种方式,结果都必然失败。”这里,蒋介石所说中国“抗战到底”的“底”就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合起来,扩大了视野,提升了要求,因而纠正了前说的错误。

  蒋介石的这一变化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密切相关。蒋介石早就认为,中日战争是国际问题,它的解决也有赖于国际形势的变化。1938年5月26日日记云:“不能引起世界大战,恐不易使倭国失败也。”7月27日自记云:“中倭战事问题,实为国际问题,非有国际干涉,共同解决,则决不能了结。否则,直接讲和,则中国危矣。”③当时,蒋介石已在研究,如欧洲战争爆发,则中国将与英、法、俄共同作战。日记云:“速谋与英、法、俄进行共同作战之计划,以期中倭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又云:“向英、法政府恳切商谈,使国际盟约中之制裁条款为有效条款,藉以号召多数国家共同制裁,且须同样运用于欧亚三洲之战争。”①1939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同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这一形势使蕴藏于蒋介石心中的期待成为现实,因此,他才能在五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战争联系起来,并对中国抗战目标作了修正和提升。

  “最大之成功”与“最小限度之成功”

  欧战的爆发燃起了蒋介石的希望,使他敢于公开倡言,中国“抗战到底”之“底”与世界战争之“底”同步,但是,欧战最初并不顺利,法军和英军相继战败。1940年6月,法国向德国投降,英军撤出欧洲大陆。同月,法国宣布封闭滇越铁路。7月,英日之间达成妥协,宣布封锁滇缅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通道先后断绝。苏俄则因准备对德国作战,拒绝对中国的进一步援助。在此情况下,蒋介石不得不继续对日本采取战与和的两手策略,同时相应地将抗战目标区分为“最大之成功”与“最小限度之成功”两种类型。

  当年8月,日军积极谋划南侵,向东南亚进军,力图结束对华战事。在这一形势下,蒋介石曾准备利用时机,争取与日本实现于中国相对有利的谈判。同月,在蒋介石指导下,张群、张季鸾与陈布雷等起草过一份《处理敌我关系之基本纲领》,中云:

  最大之成功为完全战胜,收回被占领掠夺之一切,不惟廓清关内,并收复东北失土;最小限之成功,则为收复七七事变以来被占领之土地,完全规复东北失地以外全国行政之完整,而东北问题,另案解决之。以上两义,前者战胜之表现,后者则为胜败不分,以媾和为利益时之绝对的要求。

  关于“最小限度之成功”,《纲领》提出:“满洲伪国”的土地,“被日本侵占已久”,“在我国不能用兵力收回之过渡期间”,可以“扶助溥仪之伪政府,第一步使取得满洲内政上自治之政权,使该地汉、满、蒙人民先脱离被占领地人民之境遇,第二步,与溥仪直接协商,先求得一过渡的解决之办法”,最后与蒙古等地一样,作为“联邦之一,完全复归于中国”。

  《纲领》又将东北问题的解决分为甲案与乙案:

  东北问题:1.甲案,现在不提,战后另作交涉。2.乙案。现时先取得一种谅解,约期交涉。关于此点,我方又分两案:(1)要求日本承认我国在东北之主权,而中国承认东北之自治。我中央派驻满指导长官一人,常驻长春,代表中央,但不干预其通常施政。(2)要求日本先行改革满洲制度,使溥仪之政府确有施政用人之自由,废除日籍官吏制度,还政东北人民。此项改革完成之后,我中央得与溥仪之政府直接协商以求东北悬案之解决。

  在此项协商开始以前,中日可订临时办法,以便利关内外人民之交通与经商。我方尤当注意要求日本善遇我东北同胞,废弃九一八以来仇视、贱视我人民之政策。

  蒋介石等估计,和日本谈判时,日本可能提出承认“满洲国”时,《纲领》强调:“我国应声明不能承认。”“东北问题,须待和平完全恢复后另案交涉,现在不能提议(但热河不在东北范围之内)。”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