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日台和约”使蒋介石进退维谷:对日本一再低头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09 11:06:14

  一再低头

  “亦为革命奋斗中大事也”

  尽管蒋介石觉得与日本人打交道痛苦异常,可谈判还得进行下去。4月17日双方再次达成意向,蒋主持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议通过了台日和约谈判最后议定稿。签约似唾手可得。不想,日方又生枝节。吉田茂对日前双方议定稿有若干点--如伪“满洲国”财产之归还、通商协定及条约实施范围的用语等--不予同意。日本所以一再反复与《旧金山和约》的生效进程是息息相关的,4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文件,《旧金山和约》即将生效。日本抓住台湾急于在生效前完成双边和谈的心理,迫蒋让步。对日本的计谋,蒋介石心知肚明,他在日记中陈述:“中日和约日内阁仍用拷诈延宕办法,总想多得便宜,至周末形势已至决裂关头”,虽然为使日台和约最后签订,台湾当局不断做出让步,但蒋决心在伪政权财产移交这一问题上坚持立场,并“属岳军(张群字--引者)以严重警告河田代表,对于伪满等在日财产必须归还中国”。他在日记中称之所以在此问题上不愿退让,“非为小数财产,而乃为法律与公理所在”,因此,“决不能再容退让”。(《日记》,1952年4月26日后之“上星期反省录”)他甚至在日记中显露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意。4月初谈判面临夭折的危险,在美国的介入调解下,双方才各做让步,最终于4月28日下午3时在台北宾馆举行了和约签字仪式。此时,距《旧金山和约》生效仅7小时30分。

  蒋介石是如何看待这场以他不断让步而完成的拉锯式谈判的呢?缔约后,蒋在日记中总结道:中日和约本月时陷停顿与决裂之势,而以月初为甚,最后至廿八日卒告完成,然已横遭侮辱,实已为人所不堪忍受之苦痛矣。然此约果能订立完成,亦为我革命历史奋斗中大事也。(《日记》,1952年5月之“上月反省录”)蒋的总结是两方面的:一方面认为“此约果能订立完成,亦为我革命历史奋斗中大事也”。因为此时在已经失去大陆的蒋心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取得台湾与日本的签约权及日本对国民党政权为代表“中国之合法政府”的有保留的承认来保持其“国际地位”,以示其政权的“合法性”。但另一方面,谈判签约的过程极其痛苦,“横遭侮辱,实已为人所不堪忍受之苦痛”。“战败国”日本利用蒋的弱点和两岸的分裂状况,谋求利益最大化。而身为“战胜国领袖”的蒋介石明知日本人的狡诈,却不得不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包括他在日记中声称“决不让步”的伪政权财产移交问题)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抗争-妥协-再抗争-再妥协,强人蒋介石面对现实,也不得不一再低头。多年后,也在困厄中奋斗的蒋经国曾感叹道:形势比人强。“日台和约”签订后,虽然标志着台湾地区与日本关系“正常化”。但经此与日缔约谈判中的凌辱后,蒋介石对与日合作的态度也趋于谨慎和保留。他在与张群商讨“驻日大使”人选及对日政策时,张群力主“大刀阔斧,与日合作,不加保留”。蒋则并不认可,觉得张的建议“似乎太近理想”。(《日记》,1952年7月13日)1952年“日台和约”的签订,奠定了此后两地关系的基础。但台日关系暗礁仍存,矛盾不断,蒋介石在缔约过程中的忍辱负重只是暂时掩盖了双方深层次的分歧,终究不能止住日本离异的步伐。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