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空中编队保持着良好队形以大速度接敌,双方展开激烈空战。为保证42团攻击的安全,9团坚决掩护,主动支援,驱逐和消灭来袭之敌。
格斗中,9团1大队大队长王海发现42团1架单机遭敌4机袭击,当即率领4机冲向敌阵。正当1大队的4机互相掩护、轮番攻击敌机时,突然从高空又冲下8架敌机,我4机对敌12机,带队长机王海临危不惧,不失时机地指挥我机攻击,自己也一举击落击伤敌f84飞机各1架。2号机焦景文咬住敌机不放,也击落1架f84。他们以自己的勇猛攻击,掩护了兄弟部队的安全。3号机马保堂与6架敌机缠斗,以准确的射击动作,击落敌f84飞机1架。4号机刘德林为掩护长机马保堂,把敌机引向自己,又以高超的连续机动甩掉了敌机,变被动为主动,一举击落敌机2架。
另一边,9团射击主任刘国民单机与敌缠斗,击落击伤敌f84飞机3架。
战斗结果,42团击落敌机2架。9团不仅完成了掩护兄弟部队的任务,而且取得了击落敌机7架、击伤2架的战绩。尤其是王海大队,打一仗,进一步,越战越勇,越战技术越精,越战越会指挥。
在第一轮实战锻炼结束前夕的1952年1月11日,空三师又接连打了两仗。是日上午,7团3大队在平壤上空与敌空战,击落敌f80战斗轰炸机3架,击伤1架。当日下午,7团2大队大队长孙景华率6架飞机,于泰川上空反击偷袭我返航机群之敌,经激烈空战,孙景华、周金声、杨振玉各击落敌f86战斗机1架。
此战,不幸的是副团长孟进在率队空战时被敌击中,跳伞时座椅未脱而牺牲。孟进和林虎、郑长华一样,是志愿军空军中最优秀的第一批团级空中指挥员,他个人虽无林、郑二人那样的空战战果,但从战例分析,他的空中指挥全局感强,编队分工明确,攻击、脱离时机把握得当,战斗胜率高。
在友空军和志愿军空军的积极打击下,美空军在鸭绿江和清川江之间的所谓“空中优势”受到了很大的削弱。美国远东空军司令威兰中将在1951年12月26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不得不承认对交通线进行的空中封锁越来越困难了。
空三师自1951年10月21日至1952年1月14日,参战86天,共出动飞机2391架次,进行大小战斗23次。在战斗中,共击落美机55架,击伤8架;自己被击落16架,被击伤7架。个人战绩突出的有:大队长赵宝桐、刘玉堤各击落击伤美机8架,大队长王海、飞行员范万章各击落击伤美机5架,飞行员焦景文击落击伤美机4架,团射击主任刘国民、飞行员刘德林、罗沧海各击落美机3架。
1952年2月1日,毛泽东主席看到空军关于空三师86天作战情况的报告后非常高兴,亲笔写下了“向空军第三师致祝贺”的批语。这是毛泽东继空四师之后,对空军部队的又一次嘉勉。
八、第二轮参战一开始轻敌,连损6机
经过第一次实战锻炼后,空三师回到二线进行了三个多月的休整,总结消化空战经验,根据实战需要进行了必要的战术技术训练。注重双机、四机追踪,编队大角度俯冲下滑,垂直交叉转变攻击和使用活动光圈瞄准射击等战斗使用课目,部队战斗力又有新的提高。
遵照空联司命令,空三师于1952年5月1日再次开赴前线,参加第二轮作战。与空三师同在一线执行作战任务的还有空十二、十七、十八师各两个团。空四、六、十五师配置于沈阳、辽阳等二线基地,负责支援一线作战。
这时,美国空军在战术上也有了明显变化,由过去的大机群出动,变为4至8机的小编队,多批次、大纵深、多层次配备,扩大战区空中兵力覆盖面积,并采取所谓“鱼饵”战术和“空中猎手”战术,压制封锁我作战机场,偷袭我起飞着陆的飞机,作为争夺制空权的重要手段,以掩护其战斗轰炸机行动。武器装备也有了很大改善,大量换装性能更好的f86e和f86f30战斗机,替代原有的f86a,其性能已明显优于米格15战斗机。
根据敌情变化和作战任务的要求,志愿军空军遵循“以保卫目标为主”的作战方针,为保卫拉古哨发电站、鸭绿江桥及平壤、元山以北交通线目标,进行了英勇战斗。空三师则开始进入打大仗的新阶段,即在昼间一般气象条件下单独或带领兄弟部队与美空军大机群作战,完成保卫重要目标的任务。
但是,第二轮参战一开始,空三师由于轻敌,曾一度被动失利,连遭美机两次偷袭,损失严重。
5月13日上午,空联司指挥所命令9团起飞8机,带领第十二师34团作战。由于搜索警戒不严,在顺安上空突然与敌f86战斗机相遇,在未投掉副油箱的情况下遭敌偷袭,被击落2架、击伤1架。